當前位置:秀美範 >

生活 >文化歷史 >

清明節的美食有哪些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清明節的美食有哪些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清明節的美食有哪些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1、青團: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清明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時候過清明節,人們無論貧富,均不舉火為炊,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物,青團就是其中一種很受歡迎的食物。

青團又叫青糰子、清明果,因其碧青油綠的顏色而得名。老人們説,清明吃青團除了有紀念先人的意思,還寓意一年都有健康和好運相伴。

青團是用艾草攪打成青汁後揉麪製作而成的。俗話説:清明前後吃艾草,一年四季不生病。潮濕多雨的清明時節,人們的抵抗力普遍偏低,此時正是吃艾草的好時候。艾草不僅含有蛋白質、維生素、鈣和鎂等營養成分,順應時令吃些艾草還可以去潮氣,提高免疫力。

2、艾餃。常言道:“清明食艾,無難無災”。清明時節,每家都要準備一些艾草。用新鮮的艾草可以做出很多美味,除了青團、艾粄、艾葉粑粑以外,艾餃也是很常見的一種傳統時令美食。

“清明時節踏青行,剜艾田頭彩嫩莖。米粉飴糖團作餃,農家野味滿鍋烹。”清明節吃艾餃是江浙一帶的傳統。清明為什麼要吃艾餃呢?清明時節,天氣轉暖,此時萬物復甦,害蟲和細菌大量滋生。在耕地裏勞作時,很容易被害蟲叮咬。艾葉有一種濃烈的香氣,有驅蟲的作用。久而久之,清明節氣食艾餃就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習俗。人們希望以這種形式驅邪禳毒,趕走不好的東西,也希望吃了艾餃以後,可以給全家人帶來好運,子孫不生災禍,平安順遂。

艾餃的做法不難,將鮮嫩艾葉煮汁,再與糯米粉和粘米粉揉麪製成餃子皮,包入甜味的白糖芝麻餡,抑或包上筍、香菇、鮮肉、蘿蔔醃菜等做成鹹口的。捏成海燕狀的餃子,蒸熟即可。

3、五色糯米飯。每年清明節,廣西壯族、布依族、苗族等各族人民家家户户都有製作五色糯米飯的傳統,以作祭祖和當令吃食之用。五色糯米飯因呈黑、紅、黃、白、紫5種顏色而得名,又稱“烏飯”、青精飯或花米飯。當地人將其視為吉祥順遂、平安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製作五色糯米飯,除了白糯米之外,還需要準備4種植物染料:楓樹葉(黑飯葉)、紅藍草(紅飯葉)、紫蘭草(紫飯葉)、黃姜(或密蒙花)。提取它們各自不同的彩色汁液,將糯米浸泡上色,蒸熟的五色糯米飯晶瑩透亮,多彩豔麗。食之清香四溢,味道香醇回甘。難怪就連唐代詩人杜甫也為之寫下“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的佳句。

五色糯米飯不僅是一種當地美食,在清明當日食用更是一種儀式和傳統。相傳,清明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無病無災。當地人還以糯米飯的顏色是否豔麗,味道是否香甜作為評判家中女主人心靈手巧的標準。清明節天還不亮,各家的婦人們便將浸泡好的五色糯米放入蒸籠裏,用細火慢煮。煮好以後,孩子們手中拿着自家的糯米飯糰,比試着誰家的五色糯米飯顏色更斑斕,味道更清香。

4、饊子。清明節吃饊子,是老北京人過清明節的一種傳統習俗。饊子是一種油炸麪食,古時叫“寒具”。古書中記載:“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麪,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饊子是用麪粉、雞蛋加鹽或糖,搓成細條,油炸而成。它形狀精巧細緻,口感酥脆,老少咸宜。別看饊子並不起眼,可在過去,如此酥脆美味的食物可不是你想吃就吃的,要在看望老人,瞧瞧孩子時才會稱上幾斤饊子呢。

饊子也是清明節的“專屬”吃食,傳説春秋戰國時期,從清明前兩天開始,人們就提前油炸好一些環狀的麪食,方便食用和攜帶,這就是清明吃饊子的雛形。在北方,清明節臨近時無論城市或鄉村,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金燦燦的饊子,空氣中都飄溢着油香,使人不禁饞涎。總聽人説:清明節吃饊子,金燦燦的饊子,嚼着驚動十里人!

“織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宋代蘇東坡就曾這樣描述過饊子。清明節吃饊子不僅因為它美味解饞,還因為饊子諧音“散子”,老一輩人認為,清明節吃饊子是希望家族開枝散葉,人旺家旺,家肥屋潤,生活富裕。

5、雞蛋。每年清明時節,老人們一大早就會去河邊的柳樹下折幾枝柳條插到大門口,然後煮雞蛋給孩子們吃,清明為什麼要插柳條在門口?又為什麼要吃煮雞蛋?民諺曰:清明不插柳,家敗子不興。插柳是為了祈福避災,而煮雞蛋是為了希冀好運常相伴。

清明吃雞蛋,稱為吃“節蛋”。 老一輩人認為,無論家裏有錢沒錢,清明節都要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同樣起源於清明時節吃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清明不生火做飯這幾天的食品儲備。此外,清明踏青郊遊,熟雞蛋也是方便攜帶的食物。

清明前,人們會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人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裏,順水衝下,等待下游的人爭撈而食,以求子納祥、圓圓滿滿。

還有些地方有這樣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留下,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出人頭地。

6、清明螺。俗話説:“清明螺,賽吃鵝。”清明螺即田螺、螺螄。田螺的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適量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清明時節,休眠的螺螄紛紛從泥土中爬出來,非常易於捕撈,螺肉肥美鮮香,腥味很小。而且此時的田螺還沒有“結籽”,所以清明是一年當中非常難得的田螺賞味期,正可謂“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過了四月之後,螺螄殼中就會有小螺螄了,口感和營養無法和清明時同日而語。

江南一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根據杭幫菜圖書《廿四節令菜點》記載,清明時令蒿菜、螺螄、鰣魚、薺菜......醬爆螺螄也成為當地清明時節的代表菜餚。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食用,謂之“挑青”。並且人們會在夜晚之時,將吃完剩下的螺螄殼拋到屋頂,用屋瓦上發出的聲響嚇跑老鼠和黴運。

標籤: 清明節 美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shenghuo/lishi/9qvp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