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明星 >大陸星聞 >

北美巡演途中談《梁祝》 呂思清稱自己不忘初心

北美巡演途中談《梁祝》 呂思清稱自己不忘初心

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北美七個城市的巡迴演出中,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為當地觀眾呈現了他最為拿手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呂思清:在北美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確定的,他們希望推廣中國音樂作品。

北美巡演途中談《梁祝》 呂思清稱自己不忘初心

  呂思清 資料圖

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北美七個城市的巡迴演出中,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為當地觀眾呈現了他最為拿手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當一曲優美的旋律演奏完成時,演奏大廳總會先有片刻的寂靜,然後,暴風雨般的掌聲驟然響起,觀眾向這位演繹了中國古典愛情傳説的小提琴演奏家致敬。當地時間11月13日,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登陸加拿大蒙特利爾藝術廣場的交響樂大廳,樂團北美巡演的最後一站,呂思清與樂團合作的《梁祝》再次受到當地觀眾起立鼓掌。巡演途中,呂思清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

第一個站起來鼓掌的是外國人

北青報:這一次隨國家大劇院北美巡迴演出,有一些什麼樣的感覺?

呂思清:紐約文化比較豐富,也是音樂的重鎮。北美巡迴演出帶來《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是要把中國的聲音、中國的故事帶給西方的觀眾。《梁祝》在紐約演奏結束時,我看到第一個站起來鼓掌的就是外國人。音樂是一種超越語言的、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溝通情感的方式,語言不能到達指出,音樂可以抵達,這就是音樂的魅力。中國經濟的發展有目共睹,在西方也有一種略微不安的情緒,這種文化的融合和交流,能讓西方人感受到中國除了經濟上飛速發展,還重視人文、重視藝術,重視人的情感交流和上層建築的溝通。

北青報:您覺得北美觀眾會怎麼看您演奏的《梁祝》?

呂思清:這部作品從整體的創作來説不像西方經典作品那麼完整和深厚,我希望用西方傳承小提琴演奏傳統的方式來詮釋這部作品。這部作品從誕生就是中西結合的作品,用西方的樂器、創作手法,還用了中國的題材和越劇等戲曲音樂的元素和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演奏。如果一味用中國式的音樂表現和演奏手法,難以讓西方觀眾產生共鳴。所以我就用正宗的西方演奏手法來演繹這首作品,在處理的手法上又要有中國的特色。我與很多外國的樂團合作過這部作品,他們在拿到任何一個不熟悉的作品時,他們都是用非常專業的方式去看待它,只有這樣才能有對它正確的理解和演奏。當你給外國樂團講這是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會用自己的方法和情感去詮釋它,表現出作品的情感。有時候不能把大家都吸引到你的音樂中來,其實還是技術和音樂的某種脱節。技術和音樂應該是一種高度的統一,完美的結合,讓你在音樂中展示高超的技術,在你的技術當中又要讓人家覺得你沒有技術,這是音樂自然感人的表現。

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梁祝》

北青報:赴北美巡演《梁祝》是誰的主意?

呂思清:在北美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確定的,他們希望推廣中國音樂作品。現場《梁祝》很受歡迎。國外的觀眾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能力,他們長年對音樂的理解、聆聽和欣賞,形成了自己欣賞音樂的方式和修養,高品質的音樂他們是能夠理解的。

北青報:對於《梁祝》您已經演出很多次了,現在還在琢磨如何出新?

呂思清:不光是《梁祝》,我對所有的作品都在不斷尋求出新,這是最有魅力的。音樂是無窮無盡的,而且就像一面鏡子,你給予多少,就會反射出多少,所以不斷去琢磨不斷去挖掘音樂的內涵,它就會回饋給你,這是音樂特別富有魅力的地方。我們二度創作要忠於原作,但是又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個性,這樣就會在演奏中去尋求很多方面的突破,比如自己的演奏風格,你對自己藝術的理解,包括將你生活的閲歷變為音樂語言融入到演奏中。觀眾其實也是一樣的,從初識音樂,什麼都聽不懂,到聽音樂很開心,到開始想研究音樂,瞭解音樂背後的故事,慢慢走到發燒級,對不同的演奏家不同的版本進行研究,這也是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每次聽不同的音樂感受也是不一樣的。音樂廳裏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個“梁祝”。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梁祝,剛巧談了戀愛來聽和失戀了來聽,同樣的作品,你的心境不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年輕樂團需要自信也需要自我挑戰

北青報:您這次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作巡迴演出,您覺得這個樂團如何?

呂思清:這個樂團非常年輕,這幾年有很大的提升。一個年輕樂團,要在這麼多北美的城市做巡迴演出,需要一種自信,也需要自我挑戰。我覺得樂手們很專注,也很有激情,重要的是在於能夠通過整個巡演更加堅定對音樂追求的目標。呂嘉是非常優秀的音樂家,對細節的要求很嚴格,這對於一個樂團和樂手都很重要。像《梁祝》這樣的作品,我們都十分熟悉了,但是把一些細節再做得好一些跟你不做所表現出來的音樂感覺、色彩感覺和震撼力是非常不一樣的。

北青報:您覺得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未來還應怎樣發展?

呂思清:這個樂團的樂手很多都有過國外留學的經歷,對音樂的理解有優勢,樂手又很年輕,有對音樂的遐想,又有渴望學習的心態。好的樂團都有長時間的磨合經歷形成自己的音樂風格,比如費城管弦樂團的“費城之聲”,像柏林的聲音、維也納愛樂的聲音等樂團的風格,都是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經歷才能形成。現在的挑戰還是有的,他們要兼顧歌劇和交響樂的演出,在兩者之間的轉換對於樂手來説很辛苦,這對於年輕人來説是非常好的鍛鍊。最重要的是樂團和樂手要有追求,我很喜歡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來源:北京青年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mingxing/dalu/ngvd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