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影 >歐美片場 >

揭祕不可忽視的火星救援的硬傷 從電影教你科學知識

揭祕不可忽視的火星救援的硬傷 從電影教你科學知識

揭祕不可忽視的火星救援的硬傷 從電影教你科學知識

《火星救援》惟一的硬傷是故事的一開始,沙暴讓沃特尼留在了火星上。現實中,火星的大氣壓是地球的兩百分之一,時速150公里的沙暴造成的影響只相當於地球上一陣微風。

《火星救援》的原著作者安迪·威爾表示:惟一的硬傷其實也是書裏最大的紕漏:故事的一開始,沙暴讓沃特尼留在了火星上。

現實中,火星的大氣壓是地球的兩百分之一,如果真有時速150公里的沙暴出現,由於空氣極其稀薄,它造成的影響只相當於地球上一陣微風吹過。火星上的一場沙暴是根本沒有破壞力的。
其實我在寫書的時候就知道了這個事實。原本我想過換一個開頭的:火星探索隊正在升空儀器上做工程測試,結果發生爆炸。可後來一想,還是第一個開頭來得有衝擊力,而這是一個有關人與大自然的故事,我希望看到自然界先出第一拳。所以我決定為故事感染力犧牲科學準確性,猜想“哎,沒多少人會知道真實情況的”。可現在電影版出來了,所有專家都在糾錯:“嘿,沙暴根本沒這個威力,火星上根本不是那樣的。”
一、被刺穿宇航服的馬特·達蒙Mark如何能在風暴中活下來?
首先,Mark為什麼能在風暴中活下來?雖然,他的宇航服被刺穿,但傷口中滲出的血液及時凝結堵住了創口——且慢,僅僅靠着血液凝結就可以隔開宇航服內外的壓力差嗎?
火星大氣的密度很低,“海平面”氣壓大約只有地球的0.6%,而宇航服內的氣壓呢?目前,看似厚重的艙外宇航服並不能在其內部維持1個大氣壓的環境,而是隻有32.4千帕,也就是約0.3個大氣壓:這倒是讓封堵創口的血塊壓力小了很多。
在相當於珠峯頂端的氣壓下,宇航員依然可以呼吸自如,原因在於呼吸的幾乎是純氧——雖然氣體稀薄,但氧氣的密度並不比空氣中低。在這32.4千帕的氣壓裏,氧氣貢獻了20.7千帕,這就是所謂氧氣的“分壓”,通常用來衡量各種呼吸氣體中氧氣的有效濃度。

這樣看來,我們的主角並不會因為“漏氣”而死,這的確是符合邏輯的。不過假如他沒有及時甦醒,在氧氣耗盡之前,也可能因為氧氣中毒而徹底失去知覺——這話聽起來怎麼自相矛盾?

《火星救援》惟一的硬傷是故事的一開始,沙暴讓沃特尼留在了火星上。現實中,火星的大氣壓是地球的兩百分之一,時速150公里的沙暴造成的影響只相當於地球上一陣微風。

原來,宇航服呼吸系統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去除呼出的二氧化碳,Mark 暈倒這麼久,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學制劑早已飽和,為了防止二氧化碳中毒,宇航服開始主動排氣,並用備用的氮氣填充進來保持氣壓。當氮氣也不夠用的時候,只好加入過量的氧氣。如果氧分壓超過45千帕,中樞神經,視網膜,肺部就很容易受損。
不過,如果火星宇航服的氣壓和目前的艙外宇航服一致的話,Mark活下來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二、從地球到火星需要多久?為什麼Mark的第一反應是要等待四年?
清醒之後,Mark就得考慮自己到底能不能撐到NASA來救他的那一天。從地球發射火箭到火星,最基本的思路就是找到一條連接地球和火星的橢圓軌道。
圖1中藍色的軌道就是航天器最常用的變軌方式——霍曼轉移軌道。 不難看出,走這條軌道所花時間剛好就是這條橢圓軌道週期的一半,而軌道週期只和橢圓的半長軸有關。

因為這條軌道的半長軸介於地球和火星之間,而一火星年等於1.88地球年,所以從地球到火星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時間。也許有人覺得這條軌道顯然距離太長,為什麼不選擇短一些,譬如那條紅色的軌道。這條紅色軌道實際上是一個大得多的橢圓軌道的一部分,為了進入這條軌道就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人類目前的火箭技術還不足以支持這樣的飛行,而且,為了從這條軌道登陸火星,必須進行減速,減速所消耗的推進劑不會比發射時少多少,這都是技術達不到的。

《火星救援》惟一的硬傷是故事的一開始,沙暴讓沃特尼留在了火星上。現實中,火星的大氣壓是地球的兩百分之一,時速150公里的沙暴造成的影響只相當於地球上一陣微風。

實際上,以人類目前的航天水平,直接走藍色軌道都很困難,目前的大多數載人火星計劃都需要空間站進行物資中繼,所以剛開始,Mark根本沒去想NASA會專門發射飛船去救他,而是靜靜的等待四年後的下一個火星任務。
三、怎麼做才能在火星上能種出土豆?
既然決心活下去,那麼生存三要素,空氣,水,和食物必須得全部搞定。Mark所在的火星“基地”本是給6名宇航員執行31個火星日(Sol=Martian Solar day, 火星上太陽起落的平均間隔。等於24小時39分35.244秒,和地球的一天很是接近)的任務設計的,此前任務已經執行了6天,剩下的食物足夠他撐過300天。
飲用水和空氣倒是容易解決,基地裏的製氧機(可以分解二氧化碳)和淨水機只需要有足夠的電力就可以正常工作,萬里無雲的火星很願意配合。看來最大的問題莫過於食物了:Mark 必須在小小的火星基地裏建立一個可以支撐數年的小生態系統,從而完成食物和排泄物之間的循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ying/oumei/3wmg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