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視 >歐美劇 >

《美國偶像》:十年兵戈不敗之謎(組圖)

《美國偶像》:十年兵戈不敗之謎(組圖)

6月,2011年《快樂女聲》10進6的晉級戰正默默無聞地舉行着,沒有拉票吆喝,沒有緋聞炒作,甚至如上一屆曾軼可般的怪咖也沒有,成為真正的“三無產品”。雖然《快女》海選也是人才輩出,時不時地爆出着裝怪異、五音不全、經歷悲情的參賽選手,但與《美偶》相比,一切都是浮雲。

《美國偶像》:十年兵戈不敗之謎(組圖)

6月,2011年《快樂女聲》10進6的晉級戰正默默無聞地舉行着,沒有拉票吆喝,沒有緋聞炒作,甚至如上一屆曾軼可般的怪咖也沒有,成為真正的“三無產品”。與此同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剛剛結束它的2011年度賽季,預言沒有應驗,毒舌評委西蒙(Simon Cowell)的離去,絲毫沒有撼動它的收視王位。而在最新出爐的《好萊塢報道者》年度評選中,主持人瑞安·西克雷斯特(Ryan Seacrest)還打敗了他的這位好朋友、舊同事、上一屆的獲得者西蒙,首次登上了電視真人秀最具權威人物榜的榜首。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10年來,《美國偶像》每年都能為世界人民帶來一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般的好萊塢大片,投入夠大手筆,劇情夠跌宕起伏,配角夠大牌,相互間飆戲也讓觀眾大呼過癮,還間或穿插搞笑、煽情等大片必備之橋段,除了主角是清一色的路人,但不要緊,從這裏走出來,他們就能搖身成為世界級的超級巨星。

2011年,中國《快樂女聲》宣傳片毫無保留地copy了《美國偶像》的宣傳片,這檔前身是曾轟動一時的《超級女聲》的娛樂節目所copy的,又何止是宣傳片?可與江山不倒的《美國偶像》恰恰相反的是,它從2004年開始,歷經四屆,在一路崎嶇坎坷中靜默地划向了另一個極端——前所未有的失聲。

不可否認,10年來,《美國偶像》也身處內憂外患的境地,選手斷層、創新不足,該節目從2006年開始收視人數便有減無增,再加之美國境內的其他大型選秀節目來勢兇猛——西蒙離開後就將帶來美國版的《The X Factor》,連一向持重的主持人瑞安也毫不掩飾自己的危機感——睡覺也會將手機放在耳邊。就競爭激烈度而言,《美國偶像》可謂電光石火,甚至會擦槍走火,但這一切都並不影響福布斯對它做出“遠未過時”的評價。

同樣是真人秀節目,《美國偶像》為何能10年穩坐江山?與之相比,中國的娛樂節目缺了什麼?

“西蒙”成雙 收視看漲

年收入過10億美元、每週吸引近3000萬觀眾的《美國偶像》,堪稱電視真人秀史上“前無古人”的傑作,當然,天賦異稟、千姿百態的選手們和他們光芒四射的“美國夢”是最大亮點,但通觀十季,它能賣座到今時今日,有兩個西蒙,可謂缺一不可。

是的,首先是那個世人皆知的“毒舌”評委西蒙·考威爾(Simon Cowell)。今年1月,第十季拉開序幕,雖然有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茲(Jennifer Lopez)、搖滾巨星史蒂芬·泰勒(Steven Tyler)的強勢加盟,但評委席上沒了西蒙,福克斯不得不面對首周收視率較去年下降13%的事實,而這個總是“惡語相向”、傲慢自大的英國人很可能就是原因所在——調查顯示,有40%的觀眾是奔着他來的,聽他戲謔選手“你的聲音聽上去像一隻貓從帝國大廈跳下來”,或者“如果你生活在2000年前, 唱成這樣,人們會向你扔石頭的”。

能如此“肆無忌憚”,西蒙當然有他的過人之處:90年代,他慧眼識英,打造出著名男孩合唱團隊“西城男孩”;後來參與創辦英國真人秀《流行偶像Pop Idol》(《美國偶像》前身),歷任《英國偶像The X Factor》《英國達人秀Britain’s Got Talent》的“毒舌”評委—— 一路上,無論是《我曾有夢》的蘇珊大媽(Susan Magdalane Boyle),還是《今夜無人入睡》的保羅·波茨(Paul Potts),甚至屈居《美國偶像》亞軍卻比冠軍更出風頭的亞當·蘭伯特(Adam Mitchel Lambert),只要是被西蒙看上眼的,幾乎都走上了一夜成名之後唱片大賣、全球巡迴演出人氣爆棚的星光大道——這些,也讓他有足夠資本成為永不悔改的“毒舌”。

風光屬於西蒙·考威爾,但《美國偶像》真正的主腦,卻是另一個西蒙——西蒙·福勒(Simon Fuller)。他是《流行偶像》系列和跳舞真人秀《舞林爭霸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的製作人,是貝克漢姆夫婦、克勞迪婭·西弗、安妮·雷納克斯的經紀人,曾為麥當娜推出首張大熱金曲《Holiday》,觸角遍佈音樂、電視、時尚與體育,商業嗅覺無與倫比——因此,維持電視節目的持續火爆,並將其轉變為收益源源不斷的“商業帝國”,對他而言只是小菜一碟。

而當了9年“毒舌評委”的西蒙·考威爾最終選擇離開,也是向福勒看齊:他要把《英國偶像The X Factor》搬到美國!儘管他謙遜地表示,《美國偶像》仍然會是美國選秀節目的老大,但這兩檔相似相關節目間的PK,已經吊足了觀眾胃口,另外,考威爾的野心,彷彿並不在福勒之下——2009年,考威爾曾宣佈,將與英國傳奇鉅富、時裝零售大亨菲利普·格林一起,聯手成立市值達16億美元、被媒體戲稱為“新一代迪士尼”的全娛樂產業帝國。

適度“狗血” 絕不超標

No.1海選“耍寶”派

和所有選秀節目一樣,並不是所有報名者都有幸面見評委——能被送到評委西蒙、蘭迪和寶拉麪前的,一類是嗓音出眾的,一類則是靠出位搏機會的——於是,海選“怪胎”層出不窮,有裹着星條旗就蹦出來的,有被西蒙一蠱惑就剃了一身胸毛腿毛的,這些畫面感十足的選手並不是天生的“鳳姐”,只是心知肚明:如果沒有天籟般的驚豔嗓音,只好混搭些膽量和創意,但願可以一舉成名。

當然,如此“奇人輩出”的肥皂劇效果有時也少不了節目製作方的推波助瀾,一些海選參賽者已經曝光:她們的參賽感言不少是節目組寫好的台詞,比如長得非常抱歉的選手會無比自信地説:“我很早就覺得我會成為下一個美國偶像”;或者五音明顯不全的,也敢説自己“從小夢想是成為瑪莉亞·凱利”。

No.2 邊唱邊煽情

事實證明,《超級女聲》絕不是“煽情”鼻祖,它不僅在賽程設置各方面向《美國偶像》致敬,連戲劇化的煽情路數,都學了個八九不離十。《美國偶像》的海選裏,總會有幾個身世曲折的選手,如果唱得還行,拿到“好萊塢入場券”幾乎不是問題——“好聲音+故事”的路子,正好滿足了《美國偶像》與好萊塢的雙重需求。

縱觀十季《美國偶像》,最成功的“苦情”選手當屬第五季的艾略特·亞明(Elliott Yamin),這個來自里奇蒙市的27歲小夥子,長相平凡,一隻耳朵幾乎失聰,從小就患有糖尿病,還有一個和他一樣悲情的單親媽媽——當然,最終幫助艾略特拿下第三名成績的,更多地在於他無與倫比的樂感——但這一路的勵志故事,無疑刷新了節目的人氣指數。

而上月剛落幕的第十季,再次出現“催淚彈”:克里斯·布朗曾是星巴克的服務員,他向相戀8年的女友求婚成功並走入婚姻殿堂,女友卻遭遇車禍導致腦部重創,康復後智商相當於兩歲孩子,他參加《美國偶像》就是希望獲得獎金給妻子治病——雖然最終止步於24強,但那首令人潸然淚下的《What Are

Words》的歌詞,“不管你身在何方去向何處,我都會在你身旁;我要讓你知道,我會為你守護每一個誓言”,還是讓他成為紅透網絡的“絕種好男人”——發現併發揚這樣的故事,讓福克斯坐看收視率飆升,但最終能理智堅持“尋找最好聲音”的初衷,這也是《美國偶像》的高明之處。

評委西蒙

性別種族 多元平衡

《美國偶像》應該是什麼樣?天籟之音、明星氣場、個人特質……除此之外,作為美國第一大真人秀的它,繞不開的是性別與種族問題——既然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在美國都是大忌,那麼“Idol”的頭銜必然要歷經各方權衡,方可皆大歡喜。

來做個有趣的回放:在第一屆決賽中,白女人凱莉·克拉克森擊敗黑女人泰拉·格蕾之後,第二屆的大決戰正好是黑男人魯本·斯特達爆冷擊敗大熱白男人克雷·艾肯——只用了兩季的功夫便完美解決了黑白男女的平衡,成功將黑白觀眾“一網打盡”。

而當比賽進行到第五季時,有人傳出消息,打賭這一年的冠軍肯定是白人男性,因為此前四屆的冠軍凱莉·克拉克森、魯本·斯特達、范特西·波里諾、凱利·安德伍德分別是白人女性、黑人男性、黑人女性、白人女性,整個《美國偶像》都在呼喚一個“白人男性”偶像的誕生——此時,業已產生的四強包括艾略特·亞明、泰勒·希克斯、克里斯·多特里和凱薩琳·麥克菲,最終“白頭翁”泰勒·希克斯擊敗美女凱薩琳,如願加冕,而《美國偶像》也終於實現了黑白男女大團圓的大結局——如此微妙地巧合,難免引人遐想。

6月,2011年《快樂女聲》10進6的晉級戰正默默無聞地舉行着,沒有拉票吆喝,沒有緋聞炒作,甚至如上一屆曾軼可般的怪咖也沒有,成為真正的“三無產品”。雖然《快女》海選也是人才輩出,時不時地爆出着裝怪異、五音不全、經歷悲情的參賽選手,但與《美偶》相比,一切都是浮雲。

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茲(Jennifer Lopez)

搖滾巨星史蒂芬·泰勒(Steven Tyler)

商業鏈條 有趣多金

《美國偶像》第九季第一集,參加海選的第一位女選手有兩個顯著特點:一來她是《美國偶像》電子遊戲重度患者,最開始,遊戲裏的“毒舌”西蒙讓她“趕緊走”,玩到後來,幾乎每次演唱都得到所有評委的“高度讚許”;二是她現實中的歌聲確實難聽,踏上真正的舞台後,最終還是被3位評委批得體無完膚,夢想破滅——幾分鐘內,你能看到比賽的犀利依舊,殘酷依然,它卻在不動聲色間,給衍生的電子遊戲做了個巧妙宣傳。

《美國偶像》是貝塔斯曼旗下的國際傳媒北美分公司和“19娛樂”公司聯手打造,將製播權轉售給福克斯電視台,整個《美國偶像》產業鏈的收益由這3家公司分享——全球33個國家制作了同類型節目,節目版權和廣告是開發商最大的收益來源,超高的收視率帶來了可觀的廣告費,同時,在下游品牌運營及藝人經紀業務上,開發出衍生產品是電視台及開發商贏利的另一法寶。

這些衍生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又將《美國偶像》的光環放大:系列品牌產品涵蓋玩具、糖果、商業卡、電子遊戲、雜誌、圖書等35個大類,歌迷可下載鈴聲和手機小遊戲,而參賽期間,美國偶像們的服裝、使用過的水杯、手錶、裝iPod的袋子、鬧鐘、CD包等許多其他產品都在“美國偶像”網站在線銷售。

當然,音樂CD和演唱會收入仍然是“偶像”衍生商業鏈上不可或缺,並持續塑造形象的重要一環——僅2006年,10位“偶像”歌手的CD銷售總額接近1億美元;2007年首屆《美國偶像回饋》(Idol Gives Back)演唱會明星雲集,他們與“偶像”一起傾情演出,共籌集善款7500萬美元,分別捐贈給了美國的4家和非洲的5家慈善機構,其中超過5400萬美元從《美國偶像》觀眾和公眾間募集。

《美國偶像》VS《快樂女聲》花兒為什麼不再紅?

今年的《快樂女聲》或田園風,或淑女範兒,一切都回歸到了傳統的審美。2007年,國家廣電總局下達第94號令:除非決賽,否則不得上星播出;不能通過網絡、短信以及電話方式投票。對於當時的《超級女聲》這一舉動無疑像翅膀被折斷了。毋庸置疑, 《美國偶像》是美國電視業發展幾十年大師級的成果,不是我們一筆一劃就能臨摹的,這之間,是實力與創意的差異,更是文化與體制的差異。

何炅與汪涵在2009年《快樂女聲》決賽現場

瑞安的親民範兒打了十幾年都讓人不厭煩

主持人

持重型VS娛樂型

《超級女聲》《快樂女聲》的成功,除了捧紅一批選手,還將主持人李湘和汪涵推上事業高峯,隨後何炅、謝娜交替接棒。謝娜搞怪,汪涵冷幽默,何炅輕快,李湘大氣,這幾人勢要將娛樂進行到底,然而娛樂過後,什麼也沒留下,即便是輪番上陣,依然難逃觀眾的審美疲勞。

但回望《美國偶像》,10年來都是瑞安這一張老面孔,不會唱歌、不會跳舞,沒有出眾的才藝的他,卻憑藉迷人的風度、機智圓滑的談吐、極具親和力的風格進行着某種堅守。尤其是節目中與西蒙互相揶揄、逗捧,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

瑞安無疑是美國最優秀的主持人,他曾經主持過的頒獎禮有第48、49屆格萊美獎頒獎典禮的明星紅毯採訪,第63、64屆金球獎頒獎典禮的明星紅毯採訪,第78、7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紅毯採訪和2007年的艾美獎主持等。而就在最新出爐的《好萊塢報道者》年度評選中,瑞安首次打敗了上一屆的獲得者西蒙,登上了電視真人秀最具權威人物榜榜首。

盈利

成熟產業鏈VS賣廣告和冠名權

2009年,在選秀節目被取消網絡、短信以及電話投票之後,《快女》的營銷收入是1.2億元,而人們似乎還記得當年萬人空巷的《超女》曾創下4億觀眾,15秒廣告價值11.25萬元的神話。2011年,《快女》綁定四大門户網站的微博,希望藉助這種方式吸引更多的觀眾。相比較而言,《美國偶像》30秒的黃金廣告時間價值高達46.8萬美元,冠軍總決賽30秒廣告更高達100萬美元,收視人羣超過全球1/2人口。2009年,美國《福布斯》(Forbes)雜誌公佈了美國電視節目的賺錢能力排行榜,結果《美國偶像》以每半小時廣告收入700萬美元而傲視羣雄。

事實上,《快女》主要通過賣廣告、節目冠名權,與電信運營商平分短信費用等方式盈利,而《美偶》更多地依託於美國成熟的音樂、娛樂產業鏈,包括廣告、轉播版權、唱片發行、授權紀念品,以及演出門票,可謂賺盡了娛樂產業鏈上的每一分錢。

製作

好萊塢龐大敍事VS演播廳小打小鬧

2004年,當首屆《超女》決賽還在一個小劇場裏舉行時,此時的《美偶》正在一個專門搭建的超級舞台上表演,從舞台,到燈光,到音效,再到精準捕捉選手內心變化的攝影……在這裏每年都會上演一次《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大片式製作,大片式跌宕起伏的情節,大片式的閤家歡結局……也包括大牌配角。

在這裏,無論你是單親媽媽,還是售貨員,抑或是無業遊民,這個舞台都敞開胸懷,而且沒有前三甲,只有一個王者。而冠軍將獲得和唱片業巨頭BMG公司簽約、成為其簽約歌手的機會,從此走上成名之路。這番大師級的製作,依託於美國電視業幾十年的發展,是國內娛樂節目想都不敢想的。

從2004年至今,《快女》一路走來磕磕絆絆,在各種煽情、催淚、惡意炒作、偏頗的審美之後,2007年被國家廣電總局緊急叫停。試想,即使“禁令”未出,今天的《快女》還會如2005年那般火爆嗎?即使常青如《美偶》,觀眾人數也止步於第六季。

6月,2011年《快樂女聲》10進6的晉級戰正默默無聞地舉行着,沒有拉票吆喝,沒有緋聞炒作,甚至如上一屆曾軼可般的怪咖也沒有,成為真正的“三無產品”。雖然《快女》海選也是人才輩出,時不時地爆出着裝怪異、五音不全、經歷悲情的參賽選手,但與《美偶》相比,一切都是浮雲。

2011《快女》成都唱區7強喻佳麗

2011《美偶》第十季冠軍斯科蒂·邁克科瑞

在決賽中敗下陣來的勞倫·阿蘭伊娜(Lauren Alaina)

真實

釋放情緒VS姐妹煽情

今年《快女》的加油歌是由曾軼可作詞作曲的《Baby sister》,包括江映蓉、鬱可唯等2009年《快女》姐妹齊上陣演繹了這首歌,延續了一貫和睦相處、你儂我儂的風格,這也為新一屆的《快女》定下了調調。從2004年開始,在每一場淘汰賽中,昔日的廝殺對手會相擁而泣,敗下陣來的選手會祝福,“我的落選我坦然,我願其他人一路走好”,而留下來的人則狂飆一把眼淚,情緒調度得有理有利有節,飆得太過有作秀的嫌疑,飆得不夠就是冷血。

《美偶》中選手採訪佔了很大比重,在單獨面對鏡頭時,選手或掩面而泣,或興奮至極,或對評委爆粗口,或咆哮:“我失敗是因為我腿毛太多!”“他們不選我,這些評委是垃圾。”總之,在這裏討厭與喜歡,一切真實的情緒暴露無遺,這也是作為一個戰場會有的心理。不得不説,儘管相互謙讓、矜持內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正是《美偶》的這種真實感使得其相較《快女》更能給觀眾以強烈的代入感。

剛剛結束的《美偶》第十季的舞台上,評委、主持人與冠軍斯科蒂·邁克科瑞(Scotty McCreery)現場合影

評委

巨星陣容+犀利點評VS名人或打醬油或彈棉花

就評委權力而言,《快女》大過《美偶》。從海選開始,《快女》評委給選手打分,甚至有權發放通過卡直接晉級下一輪比賽,尤其是在決賽中,評委的地位更是不容挑戰。但他們的點評與選擇以及背後是否存在暗箱操作,一直是人們質疑的話題。在2011賽季中,除了已經確定的黃小琥,決賽評委名單尚未公佈,有消息傳出蔡國慶也將加盟,這必將是一種碰撞,至於能撞出怎樣的火花就不敢恭維了。

相比較而言,《美偶》評委只對參賽者的表現作點評,並不參與評分、篩選的工作,而評判、選擇權完全掌握在觀眾手中,他們的投票數決定誰將獲得最後的勝利。正如在第九季毒舌評委西蒙告別《美偶》時所説:“很多人問我,誰將取代我的位置,我想説,你們才是評委,多年來,你們做了了不起的工作。”正是這種自由與平等,使得選手調侃和反駁評委在這裏司空見慣,也成為節目娛樂的一部分。

事實上,西蒙讓人又愛又恨,他的存在曾經是《美偶》收視率的一大保障,甚至有人預言,他走之後《美偶》將死。事實上,這個舞台上從來不缺巨星,在第十季,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茲(Jennifer Lopez)以1200萬美元的天價加盟。

海選

全民幽默VS矜持內斂

不看《美偶》海選,不知貴國有多麼地矜持內斂。從這裏走出來的有格萊美最佳女歌手凱莉·克拉森,也有滿口齙牙、五音不全的華裔青年孔慶祥。“你不會唱,你不會跳,你還有什麼話説?”海選中,西蒙毫不留情地打斷正全情投入的他,“我已盡力而為,對此無悔”。儘管沒有晉級,但孔慶祥一夜爆紅,所有重要媒體輪番採訪,後來這哥們兒還有模有樣地出了唱片,竟大賣了近30萬張。鳳姐、芙蓉恐怕都會無地自容甘拜下風吧。

這裏活色生香,更像是普通人的一場集體狂歡,“感謝每個人的幽默感,這才是節目最精彩的部分”,一向毒舌的西蒙也難得一次矯情地感謝這些參與者。雖然《快女》海選也是人才輩出,時不時地爆出着裝怪異、五音不全、經歷悲情的參賽選手,但與《美偶》相比,一切都是浮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shi/oumei/q2y4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