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視 >內地劇 >

神話傳説類劇目增多 題材反覆拍攝續集製作頻繁

神話傳説類劇目增多 題材反覆拍攝續集製作頻繁

廣電總局日前發出《關於2010年8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但現在中國電影基本沒有續集品牌,馮小剛的《非誠勿擾》以3000萬元的投資收穫3億多元的票房後,《非誠勿擾2》在今年啟動,這算是中國電影續集品牌的一個探索。

神話傳説類劇目增多 題材反覆拍攝續集製作頻繁

本報記者倪自放

廣電總局日前發出《關於2010年8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通知説,近5個月以來,電視劇備案公示申報數量每月超過百部,較去年同期增長30%左右。在最近的審核中,廣電總局發現神話傳説類劇目有所增多,有些題材反覆拍攝或紛紛製作續集,這種現象應引起重視。

“響應市場型”續集

“響應市場型”續集,是續集隊伍裏為數最多的一類。“響應市場”本身並沒有錯,所有的續集品牌之所以能夠拍續集並形成品牌,前提是第一部市場反映好,但並非所有第一部反映好的影視作品都能拍第二部,第一部要留下開放式結尾,續集的開發要有系統考量,都是拍續集的前提。

之前為熱播的《闖關東》寫

續集劇本的作家高滿堂,就體會到這種“響應市場型”的續集創作的挑戰。“因為原來沒有準備寫第二部,所以人物在第一部裏就已經完成了使命,性格也已經完成。《闖關東》第二部計劃表現的時間跨度是‘九一八’事變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時的朱開山已經80多歲了,第一部裏的女性角色也近60歲了,這些人物的年齡已經帶不起戲劇任務。這次

寫作,是一次突圍。”事實證明,《闖關東》第二部無論在收視和藝術上,都沒有達到第一部的水準。

創作者將創作的被動局面調整為對自我的挑戰,製作方卻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考慮更現實的回報。創作是影視劇成敗的基礎,續集的故事弱了,製作方損失的不僅是觀眾,還有原本已成功形象的瓦解與品牌的貶值。

“翻拍型”續集

有一類續集實際並非是真正的續集,因為其故事並非是在第一部的基礎上進行延伸的,而只是用了第一部的故事框架和已經被觀眾認可的人物形象,這種續集是打着續集名號的翻拍,我們姑且稱之為“翻拍型”續集。

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唐伯虎點秋香2》,可以被看作“翻拍型”續集的典型和最大的敗筆。有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珠玉在前,帶着“二”字頭的《唐伯虎點秋香2》在內容上實際是《唐伯虎點秋香》的前傳。劇中有很多劇情明顯是向老版《唐伯虎點秋香》致敬,但很多笑點弄得過於生硬,比如陳百祥吃牛糞扮隱形人,周立波連續被方丈打出黑眼圈,黃曉明背書“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等。《唐伯虎點秋香2》學的是第一部的無厘頭,但無厘頭不是這樣搞的。

之前的《越光寶盒》,也可以被看作這類作品。《越光寶盒》雖然沒有帶“二”,但與當年《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僅有一字之差,劉鎮偉説,之所以用“越”字,就是想表明影片穿越時空的概念。《越光寶盒》與《大話西遊》之間就是翻拍與被翻拍的關係。雖然明星很多、導演也是名導演,但因為質量實在太差,《越光寶盒》同樣被口誅筆伐,還砸掉了《大話西遊》的品牌。

“個人化”續集

綜觀大片紛紛喊“二”的現象,大多是看重第一部的品牌效應,《葉問》出品人黃百鳴就坦率表示,系列電影不用再費時費力費錢去宣傳,《葉問2》大家搶着看,因為前作票房大賣成了品牌。新影聯院線負責人高軍評價,《葉問2》算是中國電影品牌延伸的雛形,近年國內只有一些導演品牌,但沒有作品品牌,《葉問2》則突破了這一尷尬,造就了一種品牌模式

高軍所説的導演品牌,在電影界來説無非是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三大導演,以及後來的甯浩等年輕導演,這些導演有品牌的魅力,馮小剛的每部電影幾乎都大賣,提到張藝謀或者陳凱歌的作品,同樣的作品,在宣傳推廣方面要少費很多力氣。

但現在中國電影基本沒有續集品牌,馮小剛的《非誠勿擾》以3000萬元的投資收穫3億多元的票房後,《非誠勿擾2》在今年啟動,這算是中國電影續集品牌的一個探索。但從根本上説,《非誠勿擾2》主要還是“馮小剛的作品”,並不表明《非誠勿擾》的強勢品牌已經延伸下去了。設想一下,如果《非誠勿擾2》不是馮小剛在執導,這部影片就不會這麼讓人期待。也許,只有當《非誠勿擾》的續集真正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而不再過分關注背後的導演是誰時,《非誠勿擾》的續集品牌才算真正建立起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shi/neidi/w9jz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