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音樂 >內地音樂 >

香港樂壇前景何在:有他們港樂不末日

香港樂壇前景何在:有他們港樂不末日

問問身邊的70後,哪一個不曾因為當年能哼唱幾首粵語歌而傲嬌,這一代人對於粵語的啟蒙大多來自卡帶裏的張國榮、譚詠麟、Byond、張學友。樂壇大師黃霑辭世時曾留下遺言:“香港樂壇已死”,可在業內人的心目中,或許,屬於香港流行樂壇的下一次輝煌就近在咫尺而已。

香港樂壇前景何在:有他們港樂不末日

黃耀明

陳奕迅何韻詩逐漸撐起港樂的現在

問問身邊的70後,哪一個不曾因為當年能哼唱幾首粵語歌而傲嬌,這一代人對於粵語的啟蒙大多來自卡帶裏的張國榮、譚詠麟、Byond、張學友。他們經歷見證了香港樂壇的輝煌,也目睹了當下的沒落衰敗。現今,以“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為首的四大頒獎禮徹底淪為分豬肉的自娛自樂,歌手因為銷量不佳而被禁止發片,香港流行文化不再流行,惟一一個拿得出手的“Made In HongKong”歌手,也只有陳奕迅。樂壇大師黃霑辭世時曾留下遺言:“香港樂壇已死”,可在業內人的心目中,或許,屬於香港流行樂壇的下一次輝煌就近在咫尺而已。

站在光明的角落

“譚張爭霸”的慘烈風光

上世紀八十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歌曲百花齊放的時代,也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任何對黃金時期有記憶的人,都不會忘了那時譚詠麟和張國榮既慘烈又風光無限的“爭霸戰”,兩派歌迷經常發生口水大戰,非吵即罵,甚至肢體衝突,以至於達到白熱化,真是世所罕見。

雖然兩人被塑造成“既生瑜何生亮”的宿敵,但從另一種意義上,譚詠麟和張國榮又可以算是“惺惺相惜”,在競爭中卻又顯示出了超凡的偶像魅力,“譚張爭霸”把香港流行樂壇推向了巔峯。“除了譚張兩個一代巨星外,陳百強、林子祥、徐小鳳、梅豔芳等香港樂壇難得的實力歌手,也同領風騷,”香港樂評人張書瑋表示,像鍾鎮濤、蔡國權、呂方,以及當時只是一個新人的張學友、陳慧嫻、林憶蓮也過了一把癮,更不要説那些二三線的難以勝數的歌手了。“在整個80年代,香港樂壇達到了它的巔峯,可以説是空前絕後。在這時期,巨星林立、好歌絕唱不斷,樂壇一片繁榮。譚詠麟、張國榮、徐小鳳、梅豔芳等歌手的演唱會都一次在三十場以上,現在的樂壇已經看不到了。”王傑説:

當時還是個初出茅廬新人的王傑對瘋狂的景象還記憶猶新:“哥哥和譚詠麟當時在香港幾乎是二分天下,不太能用確切的形容詞來表達。但是如果硬要分出一個勝負,我覺得哥哥的粉絲應該比較多。只是兩邊歌迷的氣質不太一樣,哥哥的歌迷很多很感性,他們很安靜,而譚詠麟的歌迷則顯得比較外放。”

做最堅強的泡沫

快餐模式打造“滿天神佛”

隨着羅文、張國榮、梅豔芳等巨星的隕落,四大天王中的張學友、黎明先後宣佈不再領獎,再加上金融風暴、整個唱片市場被盜版所侵襲,唱片公司收入大減,一些大型唱片公司受不住衝擊,面臨結業或撤出粵語音樂市場,比如華星唱片、滾石唱片等等,香港樂壇也逐步衰落。“上世紀80年代樂壇百花齊放,既有林子祥這樣的,也有張國榮這樣的。那時候的人要出來也比較容易,而且都有真材實料。那個時候枱面上沒有人了,可以再捧新人。不僅製作班底強大,新人也很有實力。那時候藝人是成熟的,對整個行業有掌控度。但現在整個市場、整個工業都呈現一種凋零的狀態。買唱片的人也越來越少,99%的人都説唱片業凋零不要做,當整個行業沒有人才的時候,就更少有人做唱片了。而且,現在新人也太快餐了。”

以“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為首的四大頒獎禮徹底淪為分豬肉的自娛自樂,英皇旗下的藝人幾乎年年包攬大獎。“我覺得香港在音樂方面流行小圈子文化,一旦有什麼獎,經紀公司的人就會去跟主辦方吃飯喝酒聊聊天,你説公平不公平吧,大家心裏都有數。香港樂壇現在漫天神佛的,那些王啊後啊的造出來了之後,新人就更沒有發展的空間了,所以香港樂壇才會越來越退步。”王傑説道。

譚詠麟説:

至今還活躍在樂壇的譚詠麟也深有感觸:“以前一張唱片隨便就幾十萬張幾百萬張,現在很多歌曲火起來也就三個禮拜,最多三個月。第一,聽眾對文化的尊重感也不一樣,我們以前出唱片,聽眾真的會珍重歌手的努力,會告訴歌手有待改進的意見,但現在大家不珍視音樂產品,有那麼多消遣方式,不好聽,馬上就丟掉;第二,唱片公司對歌手的投資也太短視,沒有努力去塑造歌手的形象,就用一些手段包裝歌手,他們也不會唱歌,只是在電腦上可能拼接一兩段就整成一首歌,音樂方面拉前拉後的,不走音就行了,樂迷感受不到歌手的誠意,當然也沒有超級巨星出現。第三,整個環境對知識產權和音樂人的付出不在乎,國外歌手一張唱片一輩子吃不完啊,就説《披着羊皮的狼》,多少人拿着做彩鈴,我不相信收益就那麼一點點,中間多少收入都下落不明瞭。”

有他們,港樂不會末日

樂壇大師黃霑辭世時曾留下遺言:“香港樂壇已死”。林夕曾説,在張國榮的葬禮上,張學友感慨,香港再出現像張國榮這樣的巨星機會不大了,可他則相信總會有好的新人。

每個時代的香港樂壇總少不了奇人。

【陳奕迅】

在林夕心中,楊千嬅、陳奕迅、樑漢文都不錯,“最好的當然是陳奕迅,無可質疑”。曾因一本《夜話港樂》受到林夕青睞的80後樂評人何言也是樂觀主義者:“香港的流行文化不再流行,變成了一種精英文化,當音樂人告別量產時代,香港詞作人紛紛轉入其他行業,張國榮曾經的輝煌難再實現。不過有港樂就不會有末日,比如周柏豪,謝安琪、王菀之也不錯。希望他們能給未來的港樂帶來新氣象。”

【黃耀明】

算是香港樂壇出現過最特別的歌手之一,絕無僅有的一種唱腔,他那獨一無二的歌唱節奏和歌唱韻味,令人不能忘記,2002年和張國榮合作的EP《Crossover》已經成了難以迴避的香港音樂經典。近年來他在香港樂壇也頗具影響力,他身後還有一支名為“人山人海”的才氣四溢的創作班底,這其中基本囊括了所有目前香江最具實力的創作人才。

【何韻詩】

不得不提的還有何韻詩,帶着梅豔芳入室弟子的光環出道,她不僅唱出了自己的感覺,也唱出了許多人藏在內心不敢説出的感覺。從2004年的《豔光四射》開始,何韻詩的專輯的質量就沒有下去過。《梁祝下世傳奇》更是達到了一個高峯。

樂評人陳錫海認為香港樂壇開始來到一個偶像式微的年代,“近兩年都偶有驚喜的聲音與作品,例如鄧紫棋、RubberBand、歐陽靖等人。所以,在未有最差或最好的狀況出來的時候,請勿輕下定論。或許,屬於香港流行樂壇的下一次輝煌就近在咫尺而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yinyue/neidi/9qgl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