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生活 >文化歷史 >

太和門是誰修的 歷史上太和門是誰修的

太和門是誰修的 歷史上太和門是誰修的

太和門是誰修的 歷史上太和門是誰修的

1、太和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名奉天門。嘉靖十四年(1535),改稱皇極門。嘉靖三十六年(1557),被火焚燬,翌年重建,曾名為大朝門,後仍稱皇極門。清順治二年(1645)始稱太和門。順治三年(1646)、嘉慶七年(1802)曾有修繕。光緒十四年(1888),又遭火毀,次年重建。

2、太和門位於午門內正北,是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門,也是紫禁城內規格最高、最雄偉的宮門。太和門為屋宇式大門。面闊9間,進深4間,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上為重檐歇山式頂,覆黃色琉璃瓦,檐下施以和璽彩畫;下為高3.44米的須彌座台基,四周繞以石欄。後檐明次間的金柱間安大門3槽,朱漆金釘。階下列銅鼎4只,門前設銅獅一對,皆為青銅本色,是明代鑄造的陳設銅器。太和門前這對銅獅為紫禁城內陳設銅獅中體量最大者,尤顯氣宇軒昂。左為雄獅,右前爪伸出,撫按玩弄繡球;右為雌獅,左前爪伸出,撫按逗弄幼獅。階下兩側還陳設有“石亭”和“石匱”。

3、太和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名奉天門。嘉靖十四年(1535),改稱皇極門。嘉靖三十六年(1557),被火焚燬,翌年重建,曾名為大朝門,後仍稱皇極門。清順治二年(1645)始稱太和門。順治三年(1646)、嘉慶七年(1802)曾有修繕。

4、光緒十四年(1888)十二月十五日深夜,火起貞度門,向東延燒太和門、昭德門,將三門及廊廡盡數焚燬。這場火災距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日的光緒大婚僅一個多月時間,而太和門局勢宏敞、建築壯麗,若按原式重建已經來不及。此事震驚朝野,認為是不祥之兆。為了不影響原定的大婚吉期,決定在原址趕搭一座綵棚應急,同時由工部會同內務府勘察現場,準備在大婚後實施重建。綵棚按太和門原有形制,“高卑廣狹無少差。至榱桷之花紋,鴟吻之雕鏤,瓦溝之廣狹,無不克肖。雖久執事內廷者,不能辨其真偽。而且高逾十丈,凜冽之風不少(稍)動搖”。

5、此門在明代一直作為“御門聽政”的場所,又稱為“常朝御門”。明代規定,每天拂曉,文武百官在此上早朝,皇帝親臨此地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頒發詔令,處理政事。常朝御門之事,在明初舉行較為頻繁,嘉靖年間,因“壬寅宮變”,朱厚熜避居西苑20多年未還大內,早朝亦未舉行。隆慶帝則改為只逢三、六、九日視朝。以後逐漸廢弛,萬曆年間,由於久不臨朝,朝臣竟不明班次,以致發生爭吵不休的現象。清朝的常朝和御門聽政則不在同日舉行,常朝在太和殿,御門聽政在乾清門。清順治元年(1644)九月十九日,順治帝至京師,自正陽門入宮十月七年級日祭告天地,行定鼎即位禮於皇極門(順治二年改稱太和門)初十日,順治帝於此門頒即位詔於全國。此後,太和門也曾被用作受朝、賜宴的場所。

標籤: 太和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shenghuo/lishi/2q5d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