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生活 >經驗 >

沽名釣譽的典故 沽名釣譽的典故和解釋

沽名釣譽的典故 沽名釣譽的典故和解釋

沽名釣譽的典故 沽名釣譽的典故和解釋

1、沽名釣譽的歷史典故:漢代公孫弘年輕時家庭非常貧窮,後來雖然貴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儉樸,吃飯只有一個葷菜,睡覺只蓋普通棉被。就因為這樣,大臣汲黯向漢武帝參了一本,批評公孫弘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只蓋普通棉被,實質上是使詐以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漢武帝便問公孫弘:汲黯所説的都是事實嗎?”公孫弘回答道:汲黯説得一點兒沒錯滿朝大臣中,他與我交情最好,也最瞭解我。今天他當着眾人的面指責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蓋棉被,生活水準和普通百姓一樣。確實是故意裝得清廉以沽名釣譽。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麼會聽到對我的這種批評呢?”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這一番話,反倒覺得他為人謙讓,就更加尊重他了。公孫弘面對汲黯的指責和漢武帝的詢問,一句也不辯解,並全都承認,因為他深知這個指責的分量汲黯指責他使詐以活名釣譽”,無論他如何辯解,旁觀者都已先入為主地認大他也許在繼續“使詐”,不做任何辯解,承認自己活名釣譽--這其實表明自己至少“現在沒有使詐”。由於“現在沒有使詐”被指責者及旁觀者都認可了,也就減輕了罪名的分量。公孫弘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對指責自己的人大加讚揚,認為他是“忠心耿耿”。這樣一來,便給皇帝及同僚們這樣的印象:公孫弘確實是“宰相肚裏能撐船”。既然眾人有了這樣的心態,那麼公孫弘就用不着去辯解活名釣譽了,因為這不是什麼政治野心,對阜帝構不成威脅。對同僚構不成傷害,只是個人對清名的一種癬好,無傷大雅。

2、沽名釣譽,漢語成語拼音是 gū míng diào yù ,使用各種不正當手段以謀取好的名聲和榮譽。出自《管子·法法》。

標籤: 沽名釣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shenghuo/jingyan/y76m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