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生活 >經驗 >

心經全文解釋 心經的全文以及解釋是什麼

心經全文解釋 心經的全文以及解釋是什麼

心經全文解釋 心經的全文以及解釋是什麼

1、《心經》全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呵。

2、《心經》解釋: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般若,猶漢語所言之智慧。波羅蜜多,猶漢語所言之彼岸,這裏指人生的終極目標,即人生的真理。五藴,即色藴、受藴、想藴、行藴、識藴,也就是塵世間所有物質與生命現象的總和。其中,色藴是指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所認識的物質形態,包括固體、液體、氣體、光與温度以及各種味道。受藴,是指由於和外界各種物質形態的接觸,所產生的種種心理感受,如苦樂酸甜等。想藴,是指由於心理感受所產生的種種性情反應,如善惡憎愛等。行藴,由於苦樂酸甜等種種心理感受和善惡憎愛等種種性情反應,而採取的行為方式,佛教把這些行為分為善業和惡業。識藴,人體對物質形態、心理感受、性情反應、行為方式所產生的意念或意識的活動。因此,所謂五藴,乃是指我們具有精神作用的身體。

標籤: 全文 心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shenghuo/jingyan/nyw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