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生活 >經驗 >

小年祭祀的由來及風俗 小年祭祀的由來及風俗介紹

小年祭祀的由來及風俗 小年祭祀的由來及風俗介紹

小年祭祀的由來及風俗 小年祭祀的由來及風俗介紹

1、年祭祀的由來: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説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2、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3、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詩》中説:“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可以説,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説明了古代漢族人民有關祭灶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漢族民間的傳説而已,是不足為信的。

4、風俗:祭灶神。臘月二十三日的小年與灶神有着密切的關係,據説他是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説,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因此,小年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會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麪做成的糖瓜等。在晉北地區流傳着“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裏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5、剪窗紙。剪紙是小年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在小年到來的時候,大家都會剪貼窗花,為新春的到來做準備。剪紙的內容各種各樣,例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鴛鴦戲水等等。

6、吃餃子。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間還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麪。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説法。

7、掃塵土。因為過了小年,就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所以大家都陸陸續續的開始準備過新年了。而掃塵土也是小年過後的習俗之一。在很多地方,都把小年定為“掃房日”,為的就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因此,到了小年大家都會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shenghuo/jingyan/5pmj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