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影 >華語片場 >

對話年度導演王小帥:發出商業環境中另一種聲音

對話年度導演王小帥:發出商業環境中另一種聲音

表彰會後的晚宴上,協會副會長何平、導演田壯壯、剛剛被推舉為協會副會長的賈樟柯都跟着王小帥一起激動,“從來不喝酒的田壯壯,喝高了。王小帥:田壯壯、賈樟柯還有何平導演我們幾個都很激動,田壯壯從來不喝酒的,那天晚上喝了不少。

對話年度導演王小帥:發出商業環境中另一種聲音

在導演協會年度表彰會上,王小帥獲封年度導演

王小帥在表彰大會之前的紅地毯儀式上

表彰大會後本站娛樂對話王小帥

“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現場系列報道之 收官篇

“我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是一個人,很孤獨地在做一些事,到今天才知道,我原來不孤獨。”在2010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上,王小帥憑藉《日照重慶》拿下本屆表彰會最重量級的“年度導演”,在登台領取紀念杯時,他説了這麼一段話。

的確,王小帥似乎一直以來都在文藝片的創作路上獨行。從電影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十七歲單車》、《青紅》、《左右》,一直到如今的《日照重慶》,很多導演紛紛投身於主流商業環境之中,他卻苦苦堅守文藝片陣地,通過影片的形式去表達另一種價值觀,不斷向外發出自己的聲音。有些固執,所以顯得分外特立獨行。“我知道自己現在挺另類的,好像基本已經跟這行沒什麼關係了,一直在做自己的事。”王小帥自己也説。

與此同時,這樣的獨行還是寂寞和艱難的,第一部處女作《冬春的日子》是他自籌資金創作完成,而正在後期剪輯中的新片《我十一》照樣得他自己“砸鍋賣鐵也得拍完”。在諸多導演票房過億收穫頗豐的同時,他卻一直在自掏腰包搭錢拍戲。他是柏林戛納等高端國際電影節的常客,斬獲多項大獎,國外媒體對其作品也分外關注——《冬春的日子》被BBC評為電影誕生以來的100部佳片之一,《極度寒冷》也被紐約時報評為最勇敢的中國獨立電影。但尷尬的是,在國內,王小帥作品卻票房不高、問者寥寥,大部分影片甚至沒有機會公映。“現在的觀眾已經不太習慣去看稍微要動一點腦子、或者要用心去看的電影了,他們總是習慣一些感官刺激,這太可惜了。”國內資深導演鄭洞天解釋其中緣由。

也正因為這樣的緣由,2010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上,王小帥在與馮小剛、蔣雯麗的激烈競爭中脱穎而出,將最重量級的榮譽收入囊中,而王學圻也憑藉《日照重慶》榮獲年度男演員,這兩樣表彰就被賦予了一種特殊意義。“曾經有個報道,羅列性價比最低的影片,《日照重慶》就在其中。但是,導演協會卻偏偏把今年的這麼一個重要榮譽給了這部影片、這個導演,大家可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鄭洞天導演説,其中緣由值得去思考。

而王小帥導演也在微博上解釋了關於《日照重慶》的性價比問題:“聽説有一個什麼虧損榜單,其實《日照重慶》實際投資不超過一干萬。而且在戛納之後海外市場至少先回收了大部分。發行時,投資方分文不出,零宣,全靠軟性傳播,一百多數字拷貝(大片上千)上映三天被拉下。三天三百萬。廣州武漢等不見蹤跡。國內狀況可以説不好,但絕不是現在這虧損單上説的。”

在表彰大會之後,本站娛樂獨家對話年度導演王小帥,為您解析如下問題:導演專業領域評選的榮譽,是代表了怎樣的立場,有什麼樣的含金量?文藝片在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現狀如何,與商業片對決多年終於取得這樣的成績,有着怎樣的意義?王小帥獲此榮譽,張揚、賈樟柯在本次導演協會代表大會上成為協會副會長,路學長當選為執委,姜文的一部《讓子彈飛》吸納5億多票房……這是否意味着第六代導演的某種嶄新崛起?

目錄

壹 表彰大會平分秋色:文藝片與商業片的爭鋒

貳 藝術往左票房向右:第六代導演的尷尬與堅守

叁 對話年度導演王小帥:發出商業環境中另一種聲音

表彰會後的晚宴上,協會副會長何平、導演田壯壯、剛剛被推舉為協會副會長的賈樟柯都跟着王小帥一起激動,“從來不喝酒的田壯壯,喝高了。王小帥:田壯壯、賈樟柯還有何平導演我們幾個都很激動,田壯壯從來不喝酒的,那天晚上喝了不少。

年度導演王小帥三亞之行相當圓滿

壹 表彰大會平分秋色:文藝片與商業片的爭鋒

在2010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舉辦之前,評委會主席何平導演介紹投票規則,基本上按國際慣例,最後一輪投票是在表彰會前6個小時,評委們無記名,投票結果國際頂級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員來統計,評委們全部不參與。只有到表彰會現場那一刻揭曉,大家才能知道。“連我這個評委會主席,事先也完全不知道誰獲得表彰。”何平説。

而且據工作人員稱,在本次表彰大會之前,組委會印製了表彰證書,因為不知道究竟花落誰家,所以每一位獲得提名的導演和演員都印了一份,最後誰獲得表彰,誰拿走自己的證書,剩下的都摞在組委會那裏。

與王小帥一同獲得年度導演提名的,有《唐山大地震》的導演馮小剛與《我們天上見》的導演蔣雯麗。前者票房過6億,競爭力毋庸置疑,後者的影片在本屆表彰會連獲多項提名。年度男演員的競爭也異常激烈,《線人》中的謝霆鋒、《我們天上見》中的朱旭都表現搶眼,但最終,表彰結果揭曉,王小帥走上舞台,拿走了這一座藝術感十足的紀念杯,而他影片中的主演王學圻也將年度男演員一併斬獲。

本屆評委之一的賈樟柯導演評價這次的表彰結果,認為是商業片和藝術片平分秋色。“《唐山大地震》取得票房新高,是中國電影產業中的重要事件,作品本身也非常打動人。 從文藝片的角度來講,《日照重慶》和《我們天上見》則比較突出。最終表彰的結果可以説是皆大歡喜,它反映了中國電影產業的兩個翅膀——藝術水平和市場水平。”賈樟柯導演評價相識十幾年的王小帥,稱其對文藝電影非常熱愛,能夠從中得到真實的樂趣,發現自身的價值,而這份熱愛正是他能一直堅守的緣由。“每次跟小帥見面聊天,話題很少涉及商業和票房,談的都是創作本身。”賈樟柯説,王小帥最終成為年度導演,體現的是導演領域專業觀點,即要關注中國現實生活,從電影藝術上推進中國電影發展。

在上一屆表彰會上田壯壯憑藉紀錄片《德拉姆》獲得表彰的時候,何平導演就曾評價其

“不在乎票房,在乎的是我們的呼喚”,而王小帥這一部《日照重慶》同樣被認為是沒有忘記電影的藝術責任。表彰會後的晚宴上,協會副會長何平、導演田壯壯、剛剛被推舉為協會副會長的賈樟柯都跟着王小帥一起激動,“從來不喝酒的田壯壯,喝高了。”王小帥説。

“我完全沒想到獲得表彰的是我,曾經想過,可能要在自己60歲之後,大眾和電影市場都相對成熟了,大家才會正眼看看我,我們這一撥人才會得到這樣的認可,沒想到來的這麼快。”這句略帶心酸的感言,可能代表了王小帥彼時的心情,激動,並且五味雜陳。

導演協會的年度表彰向來以公平乾淨的評選投票、注重導演專業領域的觀點聲音、拋卻票房影響力等外界因素而著稱,“我終於看到那麼多導演、專業人士在不斷地尋找,尋找那種用電影語言去表現,用心去感知去創作的影片,沒有噱頭,不能大賣,只有導演協會的這種表彰,才能夠摒棄票房因素和公眾輿論,從專業的角度去看待影片品質本身。”“導演是最懂電影的。”表彰會現場的一位媒體記者説。

而且在王小帥看來,這個表彰最關鍵的意義在於,堅守多年一直境況悽清的文藝片,終於從諸多票房過億的商業大片中殺出重圍。“在喧囂之中,一個沉靜的聲音用心去表達,它獨立於商業環境之外,對外傳播着鏡頭的美感、創作者的良心和價值觀。”王小帥用來評價上一屆田壯壯的《德拉姆》的這句話,恰似對於他此番獲得表彰的另一種寫照。

第六代導演賈樟柯新近當選為導演協會副會長(資料圖片)

王小帥影片國內票房不佳,國外屢獲大獎(資料圖片)

貳 藝術往左票房向右:第六代導演的尷尬與堅守

王小帥的這部影片《日照重慶》在北京舉行發佈會的時候,賈樟柯前去捧場,並且當場唸了一篇反擊某週刊“第六代導演集體崩潰論”的文章,他説:“我不相信,你能猜對我們的結局。”隨後王小帥還在凌晨發佈微博稱:“小賈用即將發表的文章正式向這個行將腐爛的‘屍體’開了認真的一炮。句句是我們的心聲。歷史不會被輕易抹去它原有的色彩。只要我們還在,信念依舊堅定,誰會説浪潮後的浪潮不會再席捲重來。”

持崩潰論的人們,確實沒有猜到第六代的結局:王小帥拿到了導演協會專業領域的最重量級榮譽,賈樟柯在此次研討會上高票當選導演協會副會長,張揚當選為協會執委,姜文在《太陽照常升起》諸多爭議之後,憑藉一部《讓子彈飛》收穫一致口碑。

有人説第六代導演終於揚眉吐氣,成為電影市場主流。對此,剛剛擔任導演協會副會長的賈樟柯説:“過去這一撥人是年輕導演,而現在需要我們去承擔一些責任了,比如進入協會工作,與導演們服務。對於我們來講,無論從市場角度還是藝術創作角度,都應該來點突破。”於是賈樟柯的下一部影片瞄準了武俠電影,做商業化嘗試,與此同時也不會捨棄文藝片。“我用5年的時間籌劃題材、修改劇本、蒐集資料,希望能對提高商業電影的藝術水平有所推動。”

這一批人剛剛出山拍電影時,都不約而同地走了一條體制外的路線,他們讓“獨立電影”這個詞,在中國生存了下來。近幾年來,第六代開始分化,他們已經走向各自不同的領域,有的奔着商業大片而去,有的繼續堅守文藝創作的艱難領地。不同的是,在中國電影市場主流商業環境逐漸形成的當下,商業大片放出異彩,而文藝片夾在創作、票房和口碑之中生存得仍舊艱難。“出得了國門、進不了影院,拿得到大獎、贏不了票房”成為第六代導演們的普遍尷尬。

院線排片也不夠給力。一位資深影人在談到影院排片問題時説:“院線經理將票房看做第一,將商業片排在‘黃金時間’,而將文藝片打入‘冷宮’,這不利於中國電影的發展,也不是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應有的現象。”包括投資方對於文藝片的宣發成本也少的可憐。對比商業電影,院線文藝片只能靠口碑相傳,但沒有影院市場的支持,這個口碑就失去了建立的基礎。

儘管如此,仍有人堅守在這樣一條道路上,儘管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境況很無奈,影院排片時小成本文藝片常常被大片輕而易舉擠下來,票房數字也實在不太讓人樂觀。曾經有一年在海外電影節上獲得各類獎項的8部影片,票房總和還不如某商業大片一天的票房。舉例來説,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拿到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結果卻與某商業大片同期較量,票房只有200萬慘淡收場;2005年,王小帥導演的《青紅》獲得戛納評委會獎後,拷貝數量增加一倍,然而票房卻依舊慘淡;3年過去,《左右》再擒柏林電影節銀熊獎,上映之後仍然沒有收到熱烈反饋;2010年,《日照重慶》上映,票房只有300萬,跟諸多商業大片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國際上的一些高端重頭的電影節,都認可我們的影片,但到了國內,觀眾可能就覺得在海外拿了獎的影片都不好看。久而久之,觀眾們已經沒有用心去看一部影片的習慣了,對於這一點我們也很無奈。”王小帥面對文藝片票房慘淡、口碑慢熱的現狀如是説。也正因此,此番導演協會諸多業內人士將表彰項目頒發給他,才會被他認為“太重要,太珍貴。”“這麼多專家、專業人士知道我們這羣人這麼多年在幹什麼。我們希望能慢慢通過這類的專業表彰,告訴大家這一種新的電影力量。”他説,這麼多年一直在堅持,別的導演動輒過億的票房,誰都羨慕,但即便艱難,這些導演也要把文藝片的創作扛下來,要讓人們知道,除了商業大片之外還有不同的電影,除了涮羊肉,還能選擇小粵菜、小甜點,雖然小,數量少,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味道。

王小帥説為了新片砸鍋賣鐵也得拍下去

叁 對話年度導演王小帥:發出商業環境中另一種聲音

“主流市場是商人在拍片,有一些導演卻是文人在拍片。”有資深媒體人這樣説,而文人拍片中的代表,就是王小帥。

處女作《冬春的日子》是他自籌資金;早期的幾部體制外影片基本無緣放映;《左右》上映時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影片,在開車時他都在接受採訪;《日照重慶》低調上映票房不佳,但下一部新片《我十一》卻仍然是無所顧忌自掏腰包,“砸鍋賣鐵也得拍下去”。有人評價他是“中國60年代出生的青年導演中,一直還在堅持按自己的追求拍攝電影的人”。

2010年成為諸多導演、影評人眼中的“中國電影市場黃金時代”,全年票房總收入突破100億,在這樣的主流商業環境下,如果放棄個人的一些追求轉而投身商業片洪流,難説不會獲得可觀利潤,但王小帥卻始終固執而孤單地行走在文藝片之路。也正因此,拿到這個“年度導演”對於他來講才有着更為特殊的含義。

“我們電影市場復甦的同時,不要忘記這門藝術的責任,藝術文化自身應該有的這些價值和元素,仍然要保留在電影裏。拍文藝片,拍商業電影,都要把電影的最根本要表達的東西帶進去。”導演協會副會長何平曾説。而王小帥本人也在獲得表彰之後面對大批媒體記者,説:“商業片是支撐產業運行的頂樑柱。我現在拍的電影確實不商業,但我並不排斥商業片。只是我比較喜歡原創,希望做一些不同口味的電影。”

1、一種意義:藝術片揚眉吐氣

本站娛樂:在專業協會的手中接過這個表彰,您的感受是怎樣的?

王小帥:導演協會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團體,我看到了他的嚴肅性和專業度。在導演中,有的是我的老師,有的是同行,在觀眾都認為第六代沒有票房的時候,有這麼多專家、專業人士、導演,知道這麼多年我們在幹什麼。所以一部電影在這個時候,就不能單單用票房數字來衡量了。在自己家門口能得到一個這麼重要的表彰,而且來的這麼快,我非常高興。

在此之前我完全沒想到這個榮譽會給我。我曾經想過在自己60歲之後,大眾和電影市場都相對成熟了,大家才會正眼看看我,我們這一撥人才會得到這樣的認可。沒想到來的這麼快。這説明整個行業高歌猛進的黃金局面中,隱藏着電影人的一點點不安,這體現在那麼多導演、專業人士在不斷地尋找,找那種用電影語言去表達,用心去感知去創作的影片,我們沒有噱頭,不會大賣,但我們知道,電影的藝術和文化是不可被磨滅的,雖然電影娛樂化也是個趨勢,但如果只有噱頭和炒作,那整體是一種落後。

上一屆的表彰會上,田壯壯導演的《德拉姆》收穫了很重要的榮譽,就是因為他在喧囂之中,發出了一個沉靜的用心去體會的東西,是商業環境中的另一個聲音,是憑藉鏡頭美感、創作者的良心和價值觀去實現的。電影本身就是這樣,作為工業、娛樂化產品有必然性,但同時電影作為藝術,給人們帶來的藝術上的美感和啟迪是不能忽視的。無論電影發展到什麼程度,都需要有更多方式來激勵電影的創新。這個表彰,對於我來講也是多年堅守的一種極大認可。

本站娛樂:在您獲得表彰之後,跟田壯壯導演、賈樟柯導演有過慶祝和交流嗎?

王小帥:田壯壯、賈樟柯還有何平導演我們幾個都很激動,田壯壯從來不喝酒的,那天晚上喝了不少。因為是無記名投票,整個評選過程都很正規,前期有提名有討論,大家分別發表對各部電影的認知和看法,但最後投票的一刻誰也不知道會是誰得到這個榮譽,所以到最後揭曉的一刻,這個榮譽最終落到他們希望的人身上的時候,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因為想要跟外界傳遞的聲音終於出去了。甯浩也在現場跟我説,很羨慕我能拍自己想表達的電影,而不去管那些票房的壓力。

當然有可能老百姓會説,怎麼可能是他獲得這個表彰呢?票房也不高。但是這是導演行業裏最高的榮譽,導演是最懂電影的,這跟票房沒關係,而且也只有這樣一個表彰,能摒棄票房因素和公眾輿論,從專業的角度去看影片。關鍵是,我們勝利了,以往的任何表彰獎項中,藝術片都很難勝利。

而且這樣一種勝利,可以讓觀眾學會從專業角度,靜下心來看一下,這種電影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價值。當然,我也非常非常恭喜馮小剛導演,他的《唐山大地震》獲得年度影片。但這就好比你穿衣服搭配顏色一樣,大紅大綠和灰白黑沒有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不同的格調。我們只是希望能讓觀眾知道,原來除了他們熟悉的那一種格調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然後他們可以自己去選擇適合的,有人喜歡濃烈的,當然也有人喜歡素雅的。

2、一直堅守:創作者並不孤獨

本站娛樂:您這麼多年,在主流商業環境下一直堅守文藝片創作,是為什麼?

王小帥:電影有表達的可能性,我可以全方位更立體地表達自己對電影的看法,如果你有能力、也有這種熱情的話,不妨用這種手段表達自己。我是想要坐下來,慢慢讓更多的人知道電影還是有不同的表達,給觀眾更多的選擇,電影本身也會更多元化。

現在拍電影,很多人都在研究市場,以賺錢為目的,對於電影工業的形成來説確實是有貢獻的,這一點也無可厚非。但是同時還有另外一種電影,另外一撥人,他們是用心去體驗生活,他們拍出來的電影沒有什麼強烈的感官刺激,沒有科幻沒有動作,但他有更加打動人的地方。一個人用心去體會和用眼睛去看,這是兩個概念,能夠不受周圍因素的影響,就像禪學一樣,讓心靜下來。

本站娛樂:《日照重慶》這部影片連獲兩項重要榮譽,請您談談創作時的心得。

王小帥:我當時拍這個電影,設定的目標就是去戛納。去戛納必須是用全部的力氣去拍,用你的心去拍,這樣的影片才能去戛納。所以我曾經這個片子的首映上説,這其實是一部最時尚的電影,因為戛納電影節真的是一個非常高級的電影盛會,全球都在聚焦。我們能進戛納就説明了一個問題,雖然沒能拿獎,但這代表了整個世界的審美高度對我們電影的認可。只是在國內,因為觀眾長期對電影的認知,覺得在海外電影節拿獎的片子都不好看,慢慢就形成了一種沒能用心去觀影的習慣。

拍這部影片,我沒有酬金,王學圻和范冰冰都是降了身價來的,大家都是衝着做點好東西這個一致的目的,結果也是這樣,電影的品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其實什麼都想要是不可能的,鄭洞天老師説過,這電影怎麼就不叫商業片呢,稍微一包裝加以宣傳,其實是賺錢的 不是賠錢的。從產品角度講是成功的東西,不能跟失敗聯繫上。

本站娛樂:您獲得這個表彰之後,接下來會朝着哪個方向去走?

王小帥:我下一部片子剛剛拍完,正在後期剪輯,是我自己投資的,叫做《我十一》。它以一個11歲小孩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所以會很有意思。但是在這樣一種商業環境下,商人都是逐利的,可能沒辦法去經營這樣的電影,所以沒關係,我自己來,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拍一部這樣的片子。這過程很艱難,但我很幸運,所有人都在幫忙,演員、團隊,大家都有共同的一致的目標。

其實現在市場環境也越來越好,包括電影協會的這樣的表彰,慢慢的會讓專業的聲音出來説話的。而且我覺得今天的表彰對於其他年輕導演也是個很好的啟示:你可以奔着票房去研究市場,但也可以靜下心來堅持做一些自己的東西,行業內是看得見你的努力的。就好比我站在台上接受表彰的時候所説的,我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是一個人,很孤獨地在做一些事,但今天才知道,我不孤獨,每一個評委、每一位導演,內心都有一個理想,渴望的聲音很多。

《日照重慶》關注一對平凡父子的現實生活

3、市場環境:必須保護多元影片

本站娛樂:小成本文藝片在院線排期很短,經常是剛上映沒多久就被大片擠下去了,您怎麼看待這樣的現狀?

王小帥:現在很多商人看到電影紅火,就都來建設影院,目前都是商業院線,等待着商業大片的放映。我向來對影院的排期沒有任何怨言,也不會去質疑什麼,舉個例子,這就好比商人開了一家酒吧,每天門庭若市很紅火,但如果開一家飯店沒有人吃很冷清,每天還要賠上房租,他當然不會幹。所以也沒辦法去過多要求現在的電影院線。

當然我希望看到中國什麼時候能出現專業的電影院,就像俱樂部一樣,可能還會有會員制,來專門經營這種文藝電影,讓更多有興趣的人進到這裏面觀賞。那麼觀眾來這樣的電影院,喝到的可能是紅酒和咖啡,而不是爆米花和可樂。這些影院走高端路線,自然也不會羨慕商業院線的大片,也不能放,放了大片之後就變了味道了。

本站娛樂:您怎麼看待這樣的文藝片對於市場的意義和價值?

王小帥:除了給觀眾不同選擇、豐富電影類型之外,文藝片其實是為商業電影培養原創人才的。現在大商業片改編、續集比較多,原創力喪失,但文藝片的導演一旦凸顯出來,轉投商業片之後,會給工業帶來強大的原創動力。比如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各種續集之後已經找不到好片子,再拿不出來,美國人都會沒面子,所以有一年一直做獨立電影的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在奧斯卡獲獎,全世界譁然。

現在的年輕導演有的是很有理想,有的則是一上來就用職業的態度去研究市場,都挺好。其實有了文藝電影存在的話,導演摸索的途徑就會越來越多,比如新導演一上來就想做商業片,跟大明星合作,去衝市場,這是非常難也是非常累的。相反,如果他們拍了文藝片也能受到市場和觀眾的認可,讓人們能看到他的才華和理念,有可能經過一兩部片子的磨練之後能夠達到殿堂級的高度,最終能進入大片市場。

所以這也是一個培養原創和年輕導演的基礎,每年只有一兩個能有票房保證的導演做大片,觀眾每年看他們,也不行。所以電影工業能夠良性發展,一定要保護別的類型的多元的片子,否則在尋找原創和精神動力的時候就會發現,沒人了。

本站娛樂:有些文藝片很難懂,如何在個人表達與觀眾審美兩者之間達成平衡?

王小帥:有些電影是純粹探索和實驗的,就完全抽象化了。其實必須在一個樸實的正常的敍事中讓觀眾接受你,不是非要表達一些看不懂的東西才叫新,比如我們的這一部《日照重慶》其實很好懂,只不過跟平常的一些片子欣賞習慣可能不太一樣,沒有什麼科幻之類的。我認為這種其實是商業和藝術兼顧的影片,而且進電影院看的很多觀眾是很喜歡,節奏可能不是那麼快,傳達的主題也在一點點慢慢滲透,但他會發現自己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慢慢去推動的一個事情。

本站娛樂:您的影片似乎多關注現實題材,在選材方面您的心得?

王小帥:每次的感覺不同,比如《左右》就是人到中年的尷尬,事業穩定,孩子有了,外界的種種因素已經刺激不了他了,但是一旦孩子病了,父母老了,他會發現人生一步一步進入到一種牢籠裏,而且是逃不開的。

像《日照重慶》,想表達的是人的承受力已經到了極點,底線被突破,人們全都很浮躁焦慮。當你看到這個社會上,有些人會把米弄成膠質的,把雞蛋弄成假的,這麼下去,所有價值觀的東西就全部沒有了。王學圻扮演的這個人物,在家庭和親人發生變故的時候回頭再去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會有一種心靈上的震動。這不是你去看商業片能感受的到的,商業片一般很簡單,好人壞人,就完了。我不要求這種片子是大眾的,因為現在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小眾,但是這個東西得有,在中國電影裏,它給面兒。撰文:甕欣 圖片:韓大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ying/huayu/m6lp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