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影 >華語片場 >

《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研討 真實江姐首次還原

《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研討 真實江姐首次還原

通過對全部當事人的重新採訪,寧敬武以何理立的回憶為視點,拍攝了這部還原江姐原型江竹筠傳奇人生的電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劉漢文希望像寧敬武這樣埋頭於風格化影片創作的第六代導演多做一些大眾化的嘗試,拍攝一些具有商業號召力的電影。

《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研討 真實江姐首次還原

傳媒大學教授趙寧宇

電影資料館館長傅紅星

電影家協會祕書長許柏林

導演寧敬武

本站娛樂訊 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報社》聯合主辦的根據江姐原型江竹筠好友回憶改編而成的電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研討會13日在京舉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傅紅星,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張思濤,中國電影家協會祕書長、分黨組副書記許柏林等業內專家出席。

《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一改江姐“高大全”的形象,從生活角度出發還原了一個立體的江姐形象,專家稱該片將“真實和寫意”、“紀錄片樣式和劇情片結構”高度融合的手法完成了一次有意義的美學探討。與此同時,影片的藝術性與市場性也成為當天爭論的話題。

銀幕首次還原真實江姐

45年前,《烈火中永生》攝製組留下了一疊發創作筆記,筆記中是江竹筠好友何理立講述的江竹筠的人生故事,曾拍攝《無聲的河》、《奪子》、《極地彩虹》的導演寧敬武被筆記中的故事所打動,用他的話説,資料中的故事遠比《紅巖》打動人心。通過對全部當事人的重新採訪,寧敬武以何理立的回憶為視點,拍攝了這部還原江姐原型江竹筠傳奇人生的電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

據導演寧敬武介紹,《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中95%的故事源自江姐的真實生活,影片將重點落腳於江姐友情、愛情、親情的描寫上,同時運用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江姐形象。許柏林表示,江姐是一個時代的符號,相比此前“拔高、加色、洗淨”的英雄人物塑造,該片追求“真實、生活、細節”的角色塑造還原了人物,還原了歷史,也還原了價值觀,同時生活的本色和革命的本質在影片中也得到了新的詮釋。

電影中,江竹筠是一位革命勇士,但更是一位賢妻良母。張思濤表示,影片中表現了江姐作為女人的苦難之深,情愛之烈,信仰之堅,顛覆了人們對於江姐的認識,這種英雄人物傳記片的拍攝手法是一次有意義的美學探索。傅紅星則認為追求真實,用紀錄片的手法拍攝故事片是新類型電影創作的有益嘗試。

第六代導演要抓住市場機會

作為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電影研究所副所長,劉漢文更關注電影的市場前景。據劉漢文介紹,《泰坦尼克號》首日零點場票房超過1000萬,最新數據顯示,該片票房已經突破兩億,“為什麼美國大片會如此勢不可擋,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現在中堅導演,比較多的追求自己的風格,而把這麼大的一塊市場給放了。”劉漢文希望像寧敬武這樣埋頭於風格化影片創作的第六代導演多做一些大眾化的嘗試,拍攝一些具有商業號召力的電影。中國電影資料館科研處處長趙家新也希望導演在市場大環境下做出一些改變“寧敬武導演以前都致死不拍廣告片,但是紅塵滾滾,你也能保持本色,未必要躲進深山老林”。

對於這部個人風格較強的影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寧宇力則挺導演的個人創作,“從生存模式上,大家希望導演的電影有三五千萬的票房成績的想法是好的,但寧敬武導演也沒有賠錢拍電影,他對於現實主義的堅持和追求,是今天中國電影非常寶貴的一個財富。”至於市場,趙寧宇表示,把其他資源,比如政府資源,比如商業的不要市場回報的投資吸引過來,在不犧牲自己藝術堅持的情況下更多跟觀眾對話,也是不妨成為一條新路。 夏祺/圖

標籤: 江竹筠 江姐 研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ying/huayu/1zld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