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視 >內地劇 >

上海電視節:創意菜弄不好就“串味兒”

上海電視節:創意菜弄不好就“串味兒”

韓劇的“編劇中心制”已毋庸贅言,但你或許不知道,韓國的綜藝節目也有編劇,而且某種程度上而來説,編劇跟導演的地位不相上下。資深韓娛專家馬雪透露:“韓國綜藝節目的編劇團隊非常強大,至少七八人。

上海電視節:創意菜弄不好就“串味兒”

遇見《來自星星的你》導演張太侑時,記者問他,有一“部叫做《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的劇集於一個星期前開拍,你作何感想?”對方笑着説知道這事,臉上堆滿了無奈。

我們離韓劇還有多遠?成了本屆上海電視節的一大議題。而與電視劇相比,這兩年引自韓國的綜藝節目倒是呈現出不少優品。那麼,從泡菜缸裏總結經驗,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綜藝節目,有哪些已經散發出淡淡香味?還有哪些需要再度發酵?

題材保守,不出錯,不串味兒

6月12日下午,在“白玉蘭”論壇《敢問路在何方?——從偶像劇探究電視劇製播營銷新思路》,嘉賓們用了一個多小時熱烈討論,都沒對“偶像劇到底是個啥”達成一致。《來自星星的你》大獲成功,卻並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韓劇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導演張太侑解釋説:“看膩了富二代和窮女孩之間的愛情故事,就想給偶像劇添加一些新元素,比如時間旅行,又比如來自外星。”新元素的注入,讓韓劇迎來了“第二春”。

在上海電視節評委會主席郭寶昌看來,這是搞文藝一定要有的“反骨”精神。但讓國產劇玩“反骨”,沒那麼簡單。導演韋正在最初策劃《愛情公寓》時,將其定義為都市爆笑偶像劇,電視台買片方便大為不滿:“偶像劇就是偶像劇,喜劇就是喜劇,怎麼能把兩者混在一起!”為了“迎合”,韋正不得已加了一個360度的環繞鏡頭,因為片方覺得這才是偶像劇。

今年,入圍上海電視節連續劇參賽單元的10部劇集,9部屬於都市生活類。大家還是傾向於小心翼翼做着不會出錯的家常菜。創意菜弄不好就“串味兒”,搞得罵聲一片。

投入不足,週期短,夾生飯

兩個月前,韓國製作人金榮希的大幅照片登上了韓國大報的頭條,標題配的是:“韓國總統説我很喜歡你。”

金榮希是韓版《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的總製作人。他堅持早上起來閲讀三四份報紙,每天的閲讀時間至少一小時,邊看邊想,最近的觀眾會對哪些問題感興趣呢?模式在先,這部分的前期投入總是相當漫長而無法估量效果,卻尤為關鍵。

韓劇也是如此。儘管採取邊寫、邊拍、邊播的形式,但韓國人通常會花費3到6個月的時間來選角、確認人物和性格,完善故事和橋段。“大體的故事早就完成了,前4集也會拍攝好。”張太侑透露説,《來自星星的你》每一集的平均費用是6億韓元,相當於367萬元人民幣。他也看過中國的偶像劇:“包括場景、燈光、演員的服飾造型,忽略了很多細節。”

在中國電視界,有一句話叫做“屁滾尿流出精品”,就是對前期準備不周的戲謔。於是,相當一部分準備不足就出山的國產劇就成了“夾生飯”。這一點單從電視節的各劇宣傳海報就可見一斑,記者總是被一些磨皮技術不如美圖秀秀、摳圖技術還不如我的海報“雷”到:“還敢不敢再不專業點?!”

不重編劇,太求真,不知鮮

韓國編劇樸輝善來上海電視節參加6月11日下午的《大師班:製造“現象級”模式節目》。就在前一晚,他還在韓國的大山裏淋着雨拍攝。後一天,則要回韓國鄉村進行41.2公里馬拉松的拍攝。沒錯,他是一位編劇!

韓劇的“編劇中心制”已毋庸贅言,但你或許不知道,韓國的綜藝節目也有編劇,而且某種程度上而來説,編劇跟導演的地位不相上下。

真人秀《兩天一夜》每次拍攝前,編劇腦子裏都會把整個過程構思一遍。比如在冰上進行比賽,編劇希望參賽者為了吃一口餅乾,冒着掉下去的危險去競爭。但萬一碰到像許晴、華晨宇這樣的不按常理出牌者呢?編劇可能會把餅乾換成誘惑更大的餅,還不行就千方百計慫恿鼓勵,再不濟就自己示範一遍,讓對方覺得安全(但事實上參賽者上去後十有八九會掉下去),最後或許還得強制性要求了。

資深韓娛專家馬雪透露:“韓國綜藝節目的編劇團隊非常強大,至少七八人。節目製作費的三分之一都花在了編劇身上。從節目框架到情節設置再到拋出的噱頭,編劇都會精心打磨,甚至遊戲環節中小到背景板上的字母也要操心。後期時,他們還要跑剪輯室,為節目走向‘把脈’。”而國內綜藝呢,還處於強調“真實”的節目理念,從不承認自己有“劇情”。

目的不純,玩注水,玩稀釋

《星你》火了,一夜之間,國人都在探討炸雞啤酒、服裝服飾的營銷理念。記者逮着導演張太侑想問個明白,才發現他壓根沒想過這些“植入”。當時設置這些情節,只因為啤酒和炸雞平民都吃得起,想讓觀眾覺得自己跟千頌伊一樣,她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做。“我是導演,目的不在於商業價值上。”

原以為話題不錯的商業價值探討被噎了回去,鬧了烏龍,卻恰好反映了我們的浮躁心態。廣告植入越來越成為現今影視節目的必備一環,植入壞了,卻可能“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哪怕不是老鼠屎,是燕窩鮑魚也會因為放錯了地方,而遭人唾棄。

導演韋正對這個話題深有感悟:“我有兩個原則,一是劇本確定之後,任何植入都不可以再加進來,不管多少錢。二是談植入的時候,不談總的露出時間,而是説真正讓別人喜歡你的產品。”

處理得當,植入非壞事。但往電視劇注水、稀釋、催胖,卻是當前國產電視劇的一大顆“老鼠屎”。郭寶昌忍不住發聲:“有的電視劇成本高,拍了25集非弄成40集,成本就回來了。也有的完全為了經濟利益騙人,合同籤的是25集,最後稀釋到40集。有一次,我的一個副導演這麼做,我就再也不和他合作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shi/neidi/2q1w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