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生活 >經驗 >

八尺巷的典故 關於八尺巷的典故

八尺巷的典故 關於八尺巷的典故

八尺巷的典故 關於八尺巷的典故

1、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因年代久遠,沒有什麼強有力的證據,縣令難以明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成了一比糊塗賬;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其實也不敢輕易了斷。

2、於是張家人便千里傳書給遠在京城的張英。期望張英能利用他的權力幫他們解決掉吳家。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後批詩一首雲:“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然後回書信到老家。

3、張家人聽說書信回來了,想必張英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誰知一首打油詩,甚是不悅,奈何目前爭執不下,張英又不給他們解決,張英又身居高位,不得不從啊,便聽從張英之言退讓了三尺。

4、第二天一大早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這老鄰居吳家見此情形,深受感動,沒想到這張家竟主動讓出三尺,再者本來跟張家也是多年的老鄰居,因為此事還影響兩家人的感情,便也讓出三尺,於是便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5、張英的行為,不僅化解了兩家多年來為爭執宅基矛盾,讓兩家盡釋前嫌,重歸於好。也造福了鄉里,從此一條六尺巷的巷子,村民們可以由此自由通過,一時之間傳為一段佳話。

6、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六尺巷東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張英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六尺巷”主體建築包括巷道、東邊的“禮讓”石牌坊和西邊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閒廣場、詩畫照壁、假山石等。“六尺巷”作為一個文化的新載體,其典故所包含的謙和禮讓精神實際上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

標籤: 八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zh-tw/shenghuo/jingyan/vjvez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