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生活 >經驗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全詩賞析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出處原文及譯文賞析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全詩賞析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出處原文及譯文賞析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全詩賞析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出處原文及譯文賞析

1、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閲人如閲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2、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

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髮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

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閲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説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餘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3、賞析:

此詩闡明作者的觀點,作者認為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還有處事經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一面,對此如果細緻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確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歎老的情緒中解脱出來,而有所作為。全詩表達了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説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唯物的態度積極對待人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二句,深為人們讚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對白居易的關於“老”的看法頗有同感。一二句寫“顧老”是人之常情,人們誰都顧慮衰老,老了就沒有人憐惜。接着四句進一步交代了“顧老”的原因,詩人用形象的語言作了描繪:因為衰老,身體一天天消瘦,腰帶要不斷地緊縮,頭髮漸漸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書卷廢置不看,是為了保護眼睛;經常用艾灸,是為了延年益壽。

“經事還諳事……下此便翛然”四句從另一個方面談了對“老”的看法,是針對白居易的“傷老”而言。劉禹錫認為,老固然有老的短處,但是老也有老的長處。老的短處是體衰多病,“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老的長處是閲歷豐富,“經歷還諳事,閲人如閲川。”年歲大了,經歷的事多了,瞭解的事理也多,看見過的人多了,閲歷也就更加深廣。仔細想起來,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詩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詩人勸慰他的朋友對待衰老不要過多的憂慮,只要正確對待,便可翛然自樂。

最後兩句是全詩點睛之筆,意境優美。氣勢豪放,大有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慨。詩人面對衰老,不消極,不悲觀,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滿天的紅霞。這兩句詩既是詩人的內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對老朋友白居易的寬慰和鼓勵。

這首詩前後兩段一反一正,轉折自然,很有辯證的觀點和説服力量。最後兩句尤為精闢,實為警策之語,後人多以此自勉自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shenghuo/jingyan/j2e7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