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生活 >經驗 >

隔岸觀火典故 關於隔岸觀火典故介紹

隔岸觀火典故 關於隔岸觀火典故介紹

隔岸觀火典故 關於隔岸觀火典故介紹

1、隔岸觀火,漢語成語,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救助,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2、隔岸觀火的歷史典故

隔岸觀火,就是“坐山觀虎鬥”,“黃鶴樓上看翻船”。敵方內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傾軋,勢不兩立,這時切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反而促成他們暫時聯手對付你。正確的方法是靜止不動,讓他們互相殘殺,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鬥,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復遼東,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説:“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於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説二袁歸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後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禦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着對眾將説: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併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併。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料!

標籤: 隔岸觀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shenghuo/jingyan/9y6y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