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生活 >經驗 >

小暑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小暑節氣有何習俗

小暑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小暑節氣有何習俗

小暑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小暑節氣有何習俗

1、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入暑之後,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閒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户一羣、七八家一夥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着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已是肉質肥嫩、香氣撲鼻。這種習俗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説法。徐州人對吃暑羊的愛好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小暑這一天,江蘇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習慣,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説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2、食新

民間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時節“食新”的習俗。農民會用新米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後五穀豐登。然後人們開開心心地品嚐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麥炒熟,然後磨成麪粉後用水加糖伴着吃。這種吃法,早在漢代就有,唐宋時期更為普遍。唐代醫學家蘇恭説,炒麪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在民間,小暑過後人們要嘗新米,這就是小暑“食新”習俗。小暑時節,農民會把新收穫的稻穀碾成米,然後將新米煮成香噴噴的米飯,以供奉五穀大神和祖先,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嘗新酒。據説“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會在小暑這一天買少量新米以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與老米同煮。俗話也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説。我國地大物博,而夏季又正是萬物生長的時候,因此應時可口的食品於此時最多。

3、封齋

湘西苗族的封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後的巳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鼈、蟹等物。據説誤食了要招災禍,但仍可吃豬、牛、羊肉。

4、吃伏面

俗話説“熱在三伏”,小暑過後就進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飲食上,人們會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以度過炎熱的伏天。

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麪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麪做的麪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説法。在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據考證,伏日吃麪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

5、小暑舐牛

在山東臨沂地區,每到小暑,人們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説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有;“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6、吃藕

此外,在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食藕祝願婚姻美滿。藕與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徵。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鉀和膳食纖維也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偎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shenghuo/jingyan/95m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