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影 >華語片場 >

國產類型片如何討喜觀眾 面對好萊塢能出啥招

國產類型片如何討喜觀眾 面對好萊塢能出啥招

今年的國慶檔三部大片,《劍雨》、《狄仁傑》、《精武風雲》無外乎都是武俠功夫類型,但明顯都有不同方向的追求。把《劍雨》、《狄仁傑》、《精武風雲》這三部真假武俠片放在一起,中國最成熟的類型片——武俠,反倒模糊了觀眾的判斷。

國產類型片如何討喜觀眾 面對好萊塢能出啥招

《西風烈》劇照

今年的國慶檔三部大片,《劍雨》、《狄仁傑》、《精武風雲》無外乎都是武俠功夫類型,但明顯都有不同方向的追求。最有意思的是,三部電影都把“變臉”和變換隱藏身份作為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設計。面對電影市場的火爆,好萊塢的壓力,觀眾的需求不一,華語電影的傳統類型電影要想守住防線繼續發展,必須與時俱進,所以在2010年“國慶檔”齊齊“變臉”,而目前出現的種種現象乃至爭議,更值得我們思考、討論……昨天,名義上是北京小馬奔騰影業為電影《劍雨》研討,實際上話題已經演變成國產電影類型片如何討喜觀眾,今天的觀眾最喜歡看什麼樣的類型片?驚悚?喜劇?都市愛情?古裝武俠?時裝動作?古裝魔幻?面對好萊塢電影的壓力,中國的傳統類型電影的優勢與劣勢,如何創新與突破成了一個迫切的話題。

純武俠還行嗎?

由吳宇森監製的《劍雨》被贊為同類電影中武俠味最濃,類型最典型之作,雖然票房沒有預期的高。把《劍雨》、《狄仁傑》、《精武風雲》這三部真假武俠片放在一起,中國最成熟的類型片——武俠,反倒模糊了觀眾的判斷。它的意義已不是商業上一城一地的票房得失。其實,中國武俠片正在瓶頸裏掙扎。好萊塢大片我們看得不厭其煩,華語電影,就是武俠武打再抱着幾十年前的技術,已經快沒人看了。

導演甯浩認為,武俠片和武俠與武打是兩個概念。我們好不容易總結出一個武俠,但是到今天銀幕上已經看不到真正的武俠片了,而《劍雨》是武俠片,它自始至終一直在講武俠的事,從《劍雨》談的內容來説,表層來説是迴歸家庭、迴歸生活、情感等等問題,深層來説,其實有一些關於寬容、救贖和宗教命題在裏面。而《狄仁傑》、《精武風雲》就是一部有視覺衝擊的武打片。武俠和武打哪一個更受觀眾歡迎,最直觀的結果是武打打敗了武俠。

資深電影人宋子文認為,作為一部堅持“武俠”的電影,看《劍雨》看的是一種堅持。做電影,首先就要尊重自己的文化,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哪有中國電影可言?影評人張小北認為,《狄仁傑》雖然是徐克的電影,但徐克的風格並不是很鮮明。在商業上不及《狄仁傑》和《劍雨》,在武俠上的文章做的最有中國味道和特點,從這一點上這部電影是成功的。甯浩説,武俠是我們本民族的東西,怎樣堅持武俠的電影精神,把我們的情懷種植在武俠這一傳統的電影形式裏,延續觀眾對自己的電影喜愛,也是一種責任。

宋子文認為,徐克無論蜀山也好、笑傲江湖也好,龍門客棧也好,都是技術上有革新的,首先視覺上抓住對手,然後再説情懷。然而,現在的徐克已經不“武俠”了,武俠已經成為他宣傳手段上的一個帽子了。《狄仁傑》就是戴着徐克帽子的假武俠。徐克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導演,用徐克武俠來説事,也就是説告訴你這是有個品質保證。

反武俠可怕嗎?

如果把中國電影放下來看,你會覺得武俠片是這裏最成熟的類型,有多少個大師、多少個明星,是在這個電影的歷史裏,投入的精力,一部一部地演進,在西方從一個小眾欣賞的打架片,一直走到現在,中國的武俠片演員是全世界的。然而好萊塢對中國市場的壓力和逼人的攻勢越來越大,中國武俠片的路卻越走越窄。

《劍雨》導演蘇照彬認為,武俠電影的繼承和創新是要同時做的。每個電影都應該是反映時代人的感想和感受,70年代拍電影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人對那個時候道德感的認知,到目前可能現在的武俠片應該是把現代人想要的東西和感情投射進去,武俠片繼承和創新不能離開現代人羣的需求。《狄仁傑》算不算是徐克武俠片的變臉?

宋子文認為,如果《狄仁傑》是武俠電影的成功,我認為武俠片類型的發展是挺可怕的,它的成功其實是反武俠的成功,所有它的概念上包括它的理念,從情懷上來講就是把過去一個武俠世界揉碎了,打破了。我們甚至可以把狄仁傑看成是英雄的另一個變種,一個被關了八年、堅持理想、很堅貞的人,幹掉自己的兄弟,以前的是草根江湖,現在是廟堂江湖,這也是發展了。

甯浩説,類型片到底是繼承還是發展。在中國今天這個狀態下,很多類型其實都是空白的,我們也都是瞎掰,我們看美國人的類型,但是我們把美國人的類型翻譯成中國的搬上銀幕,肯定不稱之為類型,不是一個玩意,美國人是站在美國的文化系統上表現出來的,類型片講的是基督教的事、救贖的事。中國民眾的文化層面和西方文化層面完全脱節,拿西方的文化創造出來的類型來套中國現世的故事,出來的只能是虛假的東西,跟老百姓完全沒有關係。我們唯一一個可借鑑的,如果是近源文化,港澳台都是中國人,中國電影發展一百年,現在也就總結出來一個武俠片,算是有文化、有系統的一個東西,如果停滯不前,也是一條死路。我們作為類型片探索時間太短,我們能否快速成長起來是個難題。

新武俠出路在哪?

中國四大名著裏,在海外最有認知度的只有《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其他的在老外眼裏是垃圾。《紅樓夢》不管拍多少集,在海外賣不動,包括日韓市場都走不動,為什麼?為什麼《三國》、《西遊記》大家也在搶,就是因為有認知度,《紅樓夢》沒有海外市場,就是因為它沒有一個文化的共通性和延續性。關雲長的故事,日本連續開發了11款和關羽有關的故事,在歐美市場做得非常強勢,老祖宗的遺產在海外有市場,為我們的後人提供了一個發展創新的基礎。

影評人李星文認為,武俠功夫片作為中國最獨到的、世界範圍內影響力最大的一個類型片中,發展到現在,其實已經相當成熟也有太多的名頭了。平地拔樓的創新、變化不太容易發生,相對容易發生的是雜交的、融合的、各自之間的不同的導演之間、不同風格的導演之間互相取長補短,不同題材之間的雜交融合,才能為中國武俠這一老品種找到新出路。

電影頻道的張衞説,一個《變形金剛2》輕鬆4億美元,一個《2012》,輕鬆5億美元,《阿凡達》輕鬆15億。當時如果不把《2012》擋在外面,《建國大業》哪來的那麼高票房?《變形金剛》、《阿凡達》、《2012》、《綠巨人》等等,這些非現實題材影片,幾乎控制了中國的80後、90後。

面對好萊塢,我們能逃到哪裏去?我們的80後、90後的主流電影觀眾怎麼就那麼愛看人家的電影,不看咱們的情感電影呢?我們痛苦和難受的地方在於,觀眾就已經接受西方的價值觀了,我們再來老一套已經沒有滿足感了。就是用特色類型片來對抗好萊塢,就是所謂的武打片、武俠片,來炫耀我們的神功,也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大刀闊斧地創新。但是我們要做自己的電影,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文化,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哪有我們自己的電影可言?哪有自己的中國電影可言?

□本報記者 陳濱

相關閲讀

高羣書高喊:

我就是要學好萊塢

由高羣書導演的硬派警匪片《西風烈》下週即將公映,在經歷微博()熱議後,昨天導演高羣書接受採訪時表示,鮮花與拍磚齊飛是好事,誇的要感謝,罵的更要收下。

昨天,《西風烈》舉行了一場試映活動。“動作”、“西部”、“好萊塢”成看片會後聽到最多的三個詞。院線代表普遍對這幾場動作戲給予好評,“場面堪比好萊塢,”車戲、槍戰和爆炸場面也被公認頗有好萊塢西部片和警匪片的風格氣質,“是所有華語電影中最接近好萊塢類型的作品。” “爛山寨貨。”“就是沒有大腕的中國版《敢死隊》。”等成為另一派觀眾的議論。生硬地植入廣告也遭遇嘲諷,成為現場觀片的笑點。對此,高羣書卻表現得相當豁然,他説,他已經將“爛山寨貨”的評價轉到自己的微博上,還號召他的粉絲將這些負面評價“頂起來”。高羣書説,電影一定要有人看,臨摹好萊塢“只圖賣個好價錢”。“對於《西風烈》,我只期待五個字之中的兩個字或者三個字:好看,不好看。別的,都是導演在抖小機靈,看見了就看見了,沒看見就沒看見。導演只負責好看,不負責耍牛”,他也誠懇表示,“希望大家看到它更積極的一面,這個片子的意義是它所代表的方向性,它是中國類型片的一個方向……中國電影不缺標杆,不缺高山,缺的是平原,我就是做平原的,做“地”的,我種的這塊“地”就是類型片的“地”,我就是要學好萊塢,只有好萊塢能救中國電影。但我現在還只是照抄,臨摹的階段,沒有創新的水平,臨摹好,賣個好價錢就行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ying/huayu/ngrp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