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影 >華語片場 >

《辛亥革命》重塑國產戰爭片 效果媲美大兵瑞恩

《辛亥革命》重塑國產戰爭片 效果媲美大兵瑞恩

大型歷史革命影片《辛亥革命(微博)》於9月23日在國內各大院線火爆上映以來,吸引觀眾、媒體、業界的廣泛關注。從廣州起義的慘烈巷戰到陽夏保衞戰的炮火連天,《辛亥革命》通過一幕幕極具震懾人心的鏡頭將戰爭與信仰、人性勾連在一起。

《辛亥革命》重塑國產戰爭片 效果媲美大兵瑞恩

成龍追求真實感

成龍真情演繹

房祖名錶演到位

戰爭場面令人震撼

本站娛樂訊 大型歷史革命影片《辛亥革命(微博)》於9月23日在國內各大院線火爆上映以來,吸引觀眾、媒體、業界的廣泛關注。《辛亥革命》作為一部百年辛亥獻禮作品,導演張黎在影片中不僅忠實再現了諸多歷史人物,更將辛亥革命中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五場戰役以黃興、徐宗漢等人為核心,進行深度刻畫,其鏡頭感與歷史代入感堪比美國經典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把辛亥革命這一宏大的主題以全方位的動態視角展現在觀眾面前。

借戰爭博彩 《辛亥革命》解讀戰爭藝術

戰爭總使人聯想到史詩,史詩十有八九會描寫戰爭。如果説辛亥革命是一部宏大的史詩,那麼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陽夏保衞戰這些著名戰役則成為註解“辛亥革命”沉重、有力的關鍵詞。這次《辛亥革命》一片對這幾場經典戰役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繪,以鏡頭美學凸顯出戰爭藝術的獨特美感。《辛亥革命》中對廣州起義的巷戰、陽夏保衞戰之陣地戰的敍述,不止在大場面上代表着中國電影的最高水準,在一些側面的、細節的部分,比如黃興在面對多次起義失敗後的越挫越勇,林覺民一封《與妻書》更將戰爭中的人性與愛的呼喚宣揚到極致。

形式內容並重 動作場面媲美《大兵瑞恩》

從廣州起義的慘烈巷戰到陽夏保衞戰的炮火連天,《辛亥革命》通過一幕幕極具震懾人心的鏡頭將戰爭與信仰、人性勾連在一起。攝影出身的導演張黎在本片中體現出了他的特長,《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現的戰爭場面表現出了極佳的視覺衝擊力,戰爭場面的慘烈程度在動作層面起到了渲染情緒的作用,在一部涉及戰爭的歷史電影中這是不可或缺的。在現代電影中,場面真實道具準確美工精良是一部好電影的外圍基礎,縱然《拯救大兵瑞恩》故事再動人再難忘,如果沒有那一個個如搶灘登陸、狙擊對決、獵殺坦克的一連串令人窒息的視覺效應,就顯得缺乏戰爭的質感。所以,內容固然重要,但形式亦不可忽視。在這一點上,張黎在《辛亥革命》中對場面的把握可謂得心應手。

張黎詮釋壯烈革命 從熒屏到熒幕的飛躍

在將戰爭場面與人物、劇情、歷史串連成一線的同時,導演張黎還運用大量特寫鏡頭拍攝角色臨戰時的細膩表情:林覺民舉槍奔走于飛沙走石之間,喻培倫捨身取義衝向清兵,黃興仰卧沙場壯志未酬等一系列鏡頭都對人物的面部表情進行超近距離的捕捉,對此,張黎導演説:“有一個攝影師説過一句話:‘如果你拍的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讓攝影機近距離地貼近被拍攝對象,展現人在戰爭中的表情。通過視覺產生巨大的衝突力,才能讓觀眾產生強烈的震撼,代入感,從而被吸引,我們追求的是精神的真實。”

與之前的《走向共和》相比,我們看到了張黎的改變,雖然歷史還是那段歷史,導演還是那位導演,袁世凱也還是那個孫淳(微博),但電影畢竟不是電視劇,電影中的戰爭與政治,需要更有力、更震撼的表現手法,需要更嚴謹的美學考量。至於斟酌其定位究竟是探求歷史***還是普及歷史知識,亦或是主旋律説教與獻禮?片中孫中山一句“需要戰爭,也需要政治”,説明一切。 (JH/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ying/huayu/krqy3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