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影 >華語片場 >

新航標:華誼兄弟 電影界“通天帝國”構建報告

新航標:華誼兄弟 電影界“通天帝國”構建報告

王中磊:賺錢,相當不錯,有一個很好的回報率,我覺得即便是現在這麼蓬勃的電影、電視劇市場,它也仍然是回報率非常高的項目。陳國富:哥倫比亞想做一個項目,華誼就參與投資,然後取得大陸的發行權,這就是最早的模式,其實很單純。

新航標:華誼兄弟 電影界“通天帝國”構建報告

《新航標》第十三期 華誼兄弟 電影界“通天帝國”構建報告

出品:本站娛樂

監製:蕭牧 張晗

主編:魏君子

責編:竹聿名

對話:魏君子、竹聿名

撰稿:小脆

攝影:夏祺

設計:稻草人

陳國富、徐克、王中磊三人打造了今年的《狄仁傑》

前言

華誼兄弟公司的董事長王中軍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透露,早年為了投資拍電影,不惜賣掉自己收藏的字畫和房子,貸款來拍。而今,資金早已不再是問題——華誼兄弟從早年初涉電影圈的廣告公司,一躍成為人們口中的“全方位娛樂王國”,並且成為內地第一家上市的傳媒公司。

在成立華誼的初期,王中軍、王中磊便將“成為中國的時代華納”作為華誼的一大夢想,在不斷逐夢的過程中,電影自始至終是最令他們引以為傲的一個元素,同時也是最大的助力——華誼一直在進行華語類型片的探索和嘗試,摸索別人沒敢甚至沒想到的電影類型,同時也能兼顧觀眾觀影喜好。從《集結號》、《風聲》到《唐山大地震》,以及即將上映的《狄仁傑》,無不印證華誼的這份前瞻性。最成功的典型便是馮小剛,影片風格自成一體,次次引領觀影風潮。王中磊在總結時説,“馮小剛電影”便是華語影片的一大類型,它與馮導一樣,成為一個不可磨滅的符號,以醒目的姿態鮮活在華誼16年曆程中。

事實上,除了類型片的突破革新,華誼兄弟同樣在音樂、藝人、電視劇、院線建設、網絡視頻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佈局,而且儘管華誼方面三緘其口,還是有消息爆出華誼即將進軍網遊,再次提升華誼產品的衍生價值。另一方面,隨着華誼兄弟去年10月正式在創業板上市,它的融資手法也被業界津津樂道。

如果梳理華誼這十幾年來的發展歷程,會發現產業鏈不斷擴大、持續完善,利用多種資金拍片、巧妙手法拓展海外市場、引領中國電影類型革命、導演激勵與管理的獨特模式、公司內部資源實現最大限度的聯動等等,均為華誼的16年寫下一個個完美註腳。

隨着一個全方位的娛樂王國被飛速鍛造,華誼距離最初的夢想也越來越近。

為解密華誼產業鏈的獨特佈局,挖掘其對於業界的標本意義,展示其尋夢、圓夢之旅,本期《新航標》,本站娛樂獨家對話華誼總裁王中磊、被譽為“華誼電影操盤手”的台灣導演陳國富、拍攝《狄仁傑》的名導徐克,看看究竟什麼才是華誼屢屢切中產業命門的祕籍?

目錄

【上篇】大片革命:開拓華語類型新格局

一、試水期  門外漢進軍電影業

二、十年符號  對話王中磊:馮小剛是華誼電影重要符號

三、開拓類型  對話陳國富:幫華誼做減法的“軍師”

四、《狄仁傑》  對話徐克:類型片從現在開始重新定義

【下篇】產業佈局 打造影界“通天帝國”

A 投資:眼光準 要務實 需謹慎

B 製作:任何環節都能找到對口人

C 發行:成績不俗 但目前還是發行部

D 院線:放緩腳步 觀望兩三年後洗牌

E 上市:資本市場的又一出好戲

王中磊、陳國富、徐克

王中磊:賺錢,相當不錯,有一個很好的回報率,我覺得即便是現在這麼蓬勃的電影、電視劇市場,它也仍然是回報率非常高的項目。陳國富:哥倫比亞想做一個項目,華誼就參與投資,然後取得大陸的發行權,這就是最早的模式,其實很單純。

【上篇】 大片革命:開拓華語電影新格局

一、試水期:門外漢進軍電影業

1994年,王中軍帶着在美國打拼5年賺回來的10萬美元,回國創辦了華誼兄弟廣告公司。

最初問世時,華誼跟娛樂影視沒什麼太大關係,這已經不是什麼祕密。總裁王中磊回憶當時中國電影現狀時也認為,沒有濃厚的電影氛圍,甚至當時的年輕人對於電影領域的認知出現過一段時間的空白。“屬於對電影的認識比較彷徨的時期。”王中磊説。

那時候,華誼公司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廣告業務進展不錯,97年時就在業界初露鋒芒,公司銷售額達到6億,進入全國十大廣告公司行列。用王中磊的話來説是“初具規模”。就像現在很多藝人演而優則導一樣,華誼公司開始嘗試着進入電影領域,在相對陌生的環境中尋求一席之地。做廣告,華誼是內行,但做影視,卻是十足的門外漢。但這個門外漢,卻憑藉1998年首次投資拍攝的電視劇《心理診所》,淨賺400多萬,收益率達到90%以上。同年,嚐到甜頭的華誼投資拍攝了第一部電影——姜文的《鬼子來了》,正式涉足影視圈。

王中磊將進軍影視業看作相對意義上的一種偶然。沒有任何戰略佈局和宏大理想,只是兄弟倆對於電影從小就有的單純喜歡。至於具體的契機,外界也流傳着一個故事:王中軍在上班路上巧遇舊同事,同事因為正在影視圈工作,所以鼓勵他投資拍電視劇。王中磊的記憶更為感性,97年底他在地鐵裏看到馮小剛電影《甲方乙方》的海報招貼,令他對於影視的興趣一觸即發。

本站娛樂:在華誼成立初期的時候,整個中國電影狀況是怎樣的?

王中磊:可能所有城市青年都一樣,電影幾乎已經變成很模糊的概念,小時候看過一些影片,確實有的留下深刻記憶,但之後經歷了一段電影空白,對我們那個年齡的年輕人來説,感受不到新的電影語言,其實對電影是很彷徨的。再次喚起電影概念,也就是現在大家都常説的第五代導演的一些電影吧。

本站娛樂:那麼華誼在當時,是基於什麼考慮進入電影業?

王中磊:華誼進到電影行業是98年的事情,那時候公司有一定的規模,可能也是因為對電影從小貫有的喜愛。作為一個私人廣告公司,我們沒有任何戰略佈局、沒有宏大的理想。

當時也受到身邊朋友的一些刺激,有朋友開始投入到電影行業中去,比如像當年華億的董平,開始去做電影投資,包括我們的一些廣告客户,也希望我們能夠在電影方面幫到他們,多範圍地去想他們的廣告計劃,這種情況下影視就自然進入到我們的目標裏。

本站娛樂:據説當時是看了《甲方乙方》覺得印象很深?

王中磊:對,是97年底。在地鐵裏有《甲方乙方》的電影海報,印象裏應該是葛優跟劉蓓結婚的那張照片,紅色,很喜慶,上面打了一些特別簡單的廣告推介語。憑着廣告人的敏感,我覺得這與以往的電影不同,所以進到電影院去看,又被現場觀眾的笑聲跟快樂的感覺所感染。關於這個問題,我跟中軍或者華誼最開始做電影的那些人,記憶可能都不一樣,但在我的記憶中,是從這一天起我們開始做影視的投資。

本站娛樂:那麼華誼在這之後,投資了第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

王中磊:在這之後投資了英達的電視劇《心理診所》。也因為這部戲,通過英達第一次跟馮小剛見面。當時《心理診所》的開機發佈會,整個劇組一起吃飯,英達請來了小剛兩口子作為嘉賓,這是第一次跟馮小剛認識。

本站娛樂:《心理診所》在當時賺錢了吧?

王中磊:賺錢,相當不錯,有一個很好的回報率,我覺得即便是現在這麼蓬勃的電影、電視劇市場,它也仍然是回報率非常高的項目。

本站娛樂:這也鞏固了你們對影視投資的一個信念。

王中磊:對,而且我們通過第一次接觸影視,跟英達的工作室合作,對這個行業有了認識,雖然後來深入這個領域發現並不是想象的那個樣子,不過英達工作室在那個年代已經是一個相對來説比較懂管理、專業化的公司,當時覺得影視劇的行業還是很規矩的。

本站娛樂:《心理診所》之後,沒過多久華誼就同時啟動了三部電影的投資,姜文的《鬼子來了》,陳凱歌的《荊柯刺秦王》、還有馮小剛的《沒完沒了》?

王中磊:這三部影片時間距離不遠,都在那很瘋狂的幾個月之內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經歷了不同的三個階段。接觸《荊柯刺秦王》的時候,這部電影幾乎拍完了,我們沒有經歷籌備、製作以及很多的中間過程,更多是運作他後期的階段;《鬼子來了》倒是經歷了製作過程,但其實還是一個很旁觀者的感覺,自己幾乎只是一個投資人;只有到馮小剛的《沒完沒了》,華誼可能算是第一次比較系統全面地接觸了這個行業,甚至我們還參與了這部戲的發行,就是跟當時很著名的紫禁城三聯發行公司。

本站娛樂:以前馮小剛幾乎都是跟紫禁城合作,就是《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那麼是到《沒完沒了》的時候,華誼全資做這部戲嗎?

王中磊:最開始我們的比例也挺低的,華誼、紫禁城、中影以及當時的北影廠都是投資人,我們可能也就是佔四分之一的樣子,但是在整個籌拍過程中出了很多資金的狀況,最終導致華誼成為了最重要的投資人,幾乎佔到了百分之九十。

本站娛樂:那除了資金的投入,華誼在其中的工作還有哪些?

王中磊:其實當時國內整個的製作業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模式,比如馮小剛可能就是在做我現在做的事情——電影製片人。其實劇組最大的是劇務主任,然後就是製片主任,在配合他做事情。我們華誼更像一個投資人的身份,所以所謂參與制作就是説,他會很禮貌性的把拍攝計劃、預算寫得詳細一些。

另外就是,我個人在影片裏面演了一個角色,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我來了解劇組正常運作過程。當然這與現在國內電影,尤其是正規化,有控制的製作過程已經很不同了,但是在那個時代是一次很好的體驗。

本站娛樂:那華誼是什麼時候起,從廣告公司完全地投入到影視投資和製作的?

王中磊:大概過了兩年左右,也就是到2000年,就開始有這樣的想法了。最開始是華誼廣告公司裏的影視部,算上我才三個人,兩年時間投資四部電影,做了兩三部電視劇,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於是決定組建一個公司。這時候其實中軍並沒有把這家公司變成全資,而是跟另外一個資本更雄厚的地產公司合作,成立了“華誼兄弟太合”電影公司,這是第一次以公司建制來管理華誼所有的文化作品。現在太合依然存在,就是太合傳媒。

本站娛樂:有一個訪問説王中軍在最初投資影視劇的時候還賣掉了自己收藏的畫和房子,有這個説法嗎?

王中磊:肯定有一個資金積累的狀況。當時只能使用自己的資金,不像現在有很多的渠道。當時華誼財力還算可以,電影投資量也不大;第二,當時也並沒有太多的熱錢投資到電影裏面,所以你只要有點錢,就能在這個行業裏成為一個挺大的老闆。

王中磊:賺錢,相當不錯,有一個很好的回報率,我覺得即便是現在這麼蓬勃的電影、電視劇市場,它也仍然是回報率非常高的項目。陳國富:哥倫比亞想做一個項目,華誼就參與投資,然後取得大陸的發行權,這就是最早的模式,其實很單純。

二、十年符號  對話王中磊:馮小剛是華誼電影最重要的符號

華誼兄弟可能是一個一百年的符號,但是你永遠會看到在前20年當中,馮小剛成為了一個華誼兄弟電影的符號。

——王中磊

初嘗電影業的甜頭,華誼兄弟決定加大影視方面的投資,整個資金的分配比例重心由電視劇逐漸轉為電影,那麼建設屬於自己的影視團隊就變得迫在眉睫。

2000年8月,在併購金牌經紀人王京花所擁有公司的基礎上,華誼兄弟時代經紀公司正式成立。另一方面,華誼也在不斷考慮與導演的合作方式。在這其中,馮小剛成為華誼十幾年來所打造的最為成功的導演品牌。

“早年的時候,有的投資者一開始也許不認識我本人,但一聽説華誼和馮小剛的電影,馬上就認可了,立刻就拍板投資。”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這麼形容馮氏電影在當時的號召力。

眾所周知,華誼的電影事業始於馮小剛的《沒完沒了》,華誼為這部電影投資了800萬元人民幣,99年該片上映後,曾有媒體這麼形容影片反響:“電影院內是觀眾由衷發出的沒完沒了的笑,售票處是觀眾掏出的沒完沒了的鈔票。”2000年,在拍攝《一聲歎息》的時候華誼當機立斷,用導演工作室的方式,以相當可觀的年薪把馮小剛招至麾下。

而馮小剛同樣為華誼帶來了沒完沒了的票房和口碑,雙方相繼合作的《一聲歎息》、《大腕》、《手機》、《天下無賊》、《集結號》、《夜宴》、《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等諸多影片,屢次掀起票房g.c,並且形成了一種獨特類型片——王中磊稱之為“馮小剛電影”,在華誼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成為一枚鮮明的符號。

【1】加盟:高薪誘惑?華誼情結?

在影視圈,馮小剛有不少合作伙伴,比如早期的紫禁城影業,但他最終選擇在拍攝《一聲歎息》之後與華誼簽約,籤的時候很快速,不清楚是由於華誼開出的條件相當豐厚,還是馮小剛在與華誼的前兩次合作中多少有了些“華誼情結”,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華誼與馮小剛的這第一份合約持續到了《天下無賊》,期間雙方攜手出了許多精品影片,為華誼帶來巨大收益。此後馮小剛出走自立門户,成為與華誼多年合作中的一個小插曲。

☆初次合作

本站娛樂:馮小剛導演加盟華誼,當時是以怎樣的方式?

王中磊:挺簡單,中軍説覺得應該跟小剛有一個長期合作,我當然是舉雙手贊成,因為對小剛的個性、能力跟創作的發展勢頭都很看好,在那個時期幾乎大家都還是單片合作的關係。然後中軍説,想以導演工作室的方式,支付小剛每年正常的行政開支,給他的片酬在當時的市場下可以説是提高了很大幅度,還可以有預期支付。在那個時候,做這個舉動還是要下挺大決心,一個是市場環境並不是特別好,第二個就是當時給馮小剛的錢,遠遠比我每年掙的錢要多得多,這也需要一種心理的調節。

本站娛樂:記得有説法是一年出四百萬請他?

王中磊:反正比我們當時要高很多,當時我一年掙的錢也就是一百萬左右。當然我並不知道小剛當時那麼爽快答應,是因為這個比較誘惑的合作條件,還是因為我們已經合作過兩部電影。《一聲歎息》正拍的時候,中軍去跟小剛談,電影關機之後我們就很快把合約簽了,兩張紙,非常非常地簡單,這份合約,一直延續到了《天下無賊》。

本站娛樂:您剛才提到《一聲歎息》,現在看它也不是純粹的商業片或者類型片,可能也不是説那種特別有票房保證的,那您在跟馮小剛談的時候,有沒有明確將來要拍商業性比較強的電影?

王中磊:沒有,《一聲歎息》的拍攝,也促成小剛跟華誼的迅速合作,華誼在初期的時候,還不具備電影投資的主導性跟運作性。小剛一路有很多的合作人,包括北影廠、紫禁城,這些公司按理擁有他未來影片繼續合作的權利,或者是一種交情,但到了《一聲歎息》的時候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當時我跟小剛在三亞飯店,正在拍劉蓓在水裏游泳,張國立蹲着等她的那個鏡頭,小剛接到電話,投資人要撤資。就好比剛才你提到的,小剛在當時確實名燥一時,是賀歲片、喜劇的保障。其實很多投資人非常擔憂馮小剛還會不會繼續保持下去。希望他一路用這個方式拍下去,可能在整個投資人裏邊是瀰漫着這樣的氛圍。

其實我跟中軍覺得應該無條件地支持自己的合作人,而且我們確實也非常喜歡《一聲歎息》的劇本,也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己有點底氣,華誼在當時市場不太健全、電影票房不太理想的情況下,還有很好的盈利手段,就是植入廣告。當時小剛也是非常理解我們的困境,也配合了我們很多商業廣告的合作。

☆聯姻海外

本站娛樂:華誼跟馮小剛合作之後,下一步就是《大腕》的拍攝。《大腕》的格局跟馮小剛之前的賀歲片又不一樣,讓人感覺在商業性上更明確,又請了西方比較知名的演員,當時有沒有某種策略、佈局在裏面?

王中磊:當初都不是像現在這樣,制定規劃甚至有未來遠景去做電影的佈局,而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根據整個形勢發生變化,我覺得華誼十幾年的電影歷程,也正好是咱們商業電影發展的過程。

可能再過幾年電影市場就會趨於平穩化,大家的模式都基本相同,可是我們那時候每半年都在挑戰自己模式的改變。這個挺好玩的,也是很多機緣巧合,比如跟哥倫比亞公司的合作,並不是華誼主動,而是因為哥倫比亞公司對華語電影的一種方向性的改變,咱們是被人家策略的,現在網絡語叫“被策略”。他們設立了亞洲部,主要拍攝中文電影,當時連續啟動了四個項目,李安的《卧虎藏龍》、馮小剛的《大腕》、陳國富的《雙瞳》,還有何平的《天地英雄》。隨後還啟動了兩部港片,《功夫》和《夕陽天使》。

哥倫比亞對中國市場有了解,知道有個導演叫馮小剛,有一種類型叫賀歲片,有一個公司叫華誼兄弟,自然就成就了這樣的合作,對我們來説當時可能會覺得,我們是不是到了很好的發展階段,可以拍國際影片,對市場充滿着嚮往。當然《大腕》本身是我們的選題,小剛講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同意,覺得有意思,之後有哥倫比亞介入,才會試圖調整,比如説我們改成一個好萊塢的明星,原來講的也就是內地大腕去世的喜劇。

☆票房過億

本站娛樂:如果説《甲方乙方》和《大腕》有很多黑色幽默,那下一部賀歲片《手機》,即便是拋去商業元素來看,人文精神和內涵都是非常深刻的,在當時是怎麼一個創意?

王中磊:其實我們真的很少像《大腕》、《沒完沒了》這樣,似乎是為了某一種類型去拍,就好像要在賀歲檔,拍一個葛優的喜劇,你換個女主角都是這麼一種模式,什麼“鐵打的葛優”。除了這兩部片子,幾乎華誼跟馮小剛沒有再想過這樣的類型。《手機》、《天下無賊》、《集結號》的誕生,當時都只是跟馮小剛商量下一部拍什麼,我們越來越變成了共同決定一個方向的集體,而不是誰主導誰。而且小剛的十幾部電影,我們最不喜歡的恰巧是《大腕》、《沒完沒了》那種指定性的電影。我覺得不管是從喜劇的高級感,以及成品的感覺,都遠遠低於有感而發的電影。

《手機》就是有感而發,當時有個故事,可能觀眾都記得電影裏面有一段黑色調侃,就是大家開會葛優逗張涵予的那一段。當時我們一大幫人,在開馮小剛下一部作品的方向討論會,七嘴八舌,可是聊不下去,大家都此起彼伏的在接手機電話,當時劉震雲老師就説,這個事兒就能拍一部電影,一下子就觸動了小剛的神經。晚上他給中軍打電話,説我們今天聊出一個話題叫手機,還沒講這個故事,中軍就説拍吧!中軍是一個很務實的商人,也是一個很聰明的“媒人”,可以把很多東西搭建起來。當時正好是手機氾濫的年代,中軍並沒想到它會講了一個這麼深刻的社會話題,通過手機去講人類的情感,取得的成功是以前小剛電影比較少見的,比起以前的電影,它多了一個層次。嚴格意義上説《手機》是非喜劇,也是一個很混雜的類型,就像小剛後來的電影,其實都是混雜的類型,沒有特定它是什麼類型片。

本站娛樂:《天下無賊》是不是比較純類型的電影,裏面還用了劉德華做主角,這個戲就相對於之前的又不一樣了。

王中磊:也是挺混搭的,它是根據一個故事改編的。當時小剛腦子裏覺得最合適扮演主人公王博的,是姜文,他跟姜文也討論過這個劇本,設定的身份是一個畫家。

這部電影我覺得也是帶了強烈的哥倫比亞色彩。因為也是跟哥倫比亞合作的,他們更希望商業化,比如説明星、動作等等。還有結尾部分,當時哥倫比亞公司説絕對不能讓王博死掉,對他們來説一個正統的商業電影一定是歡樂結局,但是小剛説自己唯一的堅持就是希望人物命運是他想象的,這些人肯定是悲劇人物,最後大家同意了小剛的意見。

本站娛樂:那部《天下無賊》票房過億。

王中磊:那也是第一次小剛的電影票房過億,而且當時有強大的競爭對手《功夫》。其實《功夫》華誼也有投資,但那個時候還沒有太強烈的競爭。

【2】價值:馮氏電影助力華誼蜕變

第一份合約到期之後,馮小剛自立門户,出走華誼,04年與張國立共同創建公司,公司經營一段時間之後解散。後來張國立開玩笑説:“馮小剛把我給甩了。”馮小剛解釋:“我還是隻適合做導演。”隨後馮小剛選擇再回老東家,與華誼二次簽約,形式沒變,條件再度上調。

有人説,無論是經營公司還是拍攝電影,早期的馮小剛在商業層面上的才能都不及導演領域,而正是華誼兄弟的出現,令馮小剛終獲商業上的救贖。

二次合作期間馮小剛拍攝《夜宴》,投資過億,啟用海外市場認知度高的章子怡,集合絢麗的中國功夫、古代宮廷鬥爭一系列“賣點”,成為華誼在製片方面開始向大片轉型的典型嘗試,當年《夜宴》的海外版權預售高達4億元。在馮氏電影中,《夜宴》相對獨特,它誕生於古裝大製作盛行的時期,雖然評價有褒有貶,卻幫助華誼兄弟在某種程度上打開了海外市場。王中磊説,那次對於華誼來講,是一次企業的蜕變。

其實倘若一定要下個定論,究竟是華誼成就了馮小剛,還是馮小剛是華誼幕後最大功臣,也許都很難説,但從某種意義上,馮小剛和華誼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大片,雙方在片中相互切磋合作,也不斷攜手成長。最終馮小剛穩坐了很長時間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的位子,而華誼也藉着馮氏電影品牌影響力的推波助瀾,朝着打造全方位娛樂王國的方向邁進一步。

本站娛樂:現在回過頭再看《夜宴》,催生它的環境和當時創作的心態是怎樣的?

王中磊: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當時盛行大片風潮,國內外市場都看好古裝片,我到今天還是認為這個選擇是對的,因為有了《夜宴》,華誼有了一次企業的蜕變。在那之前,我幾乎沒去過任何的國際平台,所謂跟哥倫比亞合作,都是Office對Office的合作,並沒有去過戛納看這些人怎麼看待電影,沒有到這種層面上。通過《夜宴》,我們對自己公司的狀況、世界電影的狀況、中國國產電影的狀況有更多瞭解,讓華誼第一次在國際上有了它的品牌知名度。

本站娛樂:業內和觀眾提到華誼跟馮小剛,完全是合為一體的,這種合作關係信任的基礎是什麼,現在的馮小剛對華誼的重要性,或者是華誼對馮小剛的重要性,能不能總結一下?

王中磊:這個重要性是相互的。沒有馮小剛的電影,華誼電影發展得不會這麼順利。但是沒有華誼,包括我們團隊的這種信任,其實都給了他強有力的支持。比如像《一聲歎息》、《手機》、《集結號》、《唐山大地震》這樣的題材,所有的項目全方位支持,我覺得也是大家相互成長。

馮小剛作為一個導演,他不可能是一個百年的符號,但是華誼兄弟可能是一個一百年的符號,但是你永遠會看到在前20年當中,馮小剛成為了一個華誼兄弟電影的符號。而且是最重要的符號,因為他可能使後邊的符號變得更加順利,現在所有在跟華誼接觸的導演,都能看到這已經遠遠不是馮小剛當年接觸的華誼所能提供的平台了。

☆馮小剛自述:我和華誼很默契

在簽約華誼之前,我遇到過很多特別能吹牛,但是一到了實施階段就無法兑現的投資人,他們永遠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賠了沒關係,電影能花多少錢啊?我有的是錢。”王中軍跟他們正好相反,他在一開始從不吹牛,不會説任何讓你痛快的大話,相反他還會説很多難聽的話,比如説你這個投資數額不合理之類的,他會説:“我所有的錢都是辛辛苦苦賺來的,我希望能收回並且獲得收益。”但當我們確定合作,一旦開始執行之後,他的信譽特別好,從不拖欠,説話算數,而且每次都是他提前一週主動打電話來説,下階段的款項已經準備好了,提醒我們去拿。這讓我覺得他跟那些人很不一樣。

中軍還有一點跟很多做電影的人不一樣,他身上沒有江湖氣,他是以嚴謹、認真、科學的態度在從事電影工作,跟他合作我感覺有希望,很舒服。而且中軍對電影市場和觀眾有很好的直覺,很多時候他跟我的判斷很一致,我們很默契。

現在很多事情是我跟中軍、中磊、國富四個人一起商量。一般是我跟中軍説,想拍一個什麼東西,他如果覺得有意思,我就會具體跟國富聊,想演員,想編劇,想電影風格。劇本寫好之後,我們四個人都會看,看完之後一起碰。國富會出一個文字意見給編劇,明確説出哪裏可以,哪裏不可以,希望怎麼改。有時候我們會放棄這個編劇,也是國富寫這個文字意見來表示終止合作。

説到國富,他很有意思,對商業片的操作和規律都非常熟悉,並且非常尊重,這非常難得。他不排斥商業片,比較理性,所以他的意見是客觀的,有條理的。他的能力彌補了我們三個人的不足;中軍的優勢是敏鋭,敢下決心,果斷,該花的錢不會省。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難,他也會採取樂觀的方式堅持把事情做好。比如《集結號》,當時我對賺錢沒有把握,是中軍説要做;中磊的執行力特別強。我們大家確定了的方向,涉及到具體的法律文件,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中磊和他的團隊落實,所以華誼發展非常健康,非常有效率,和中磊的工作是特別有關係的。比如我們做了一個決定之後,過了兩個星期再聊起來,他會告訴你,哪個哪個落實了,哪個哪個到了什麼階段。他有這方面的強大能力。

生活中,我們四個人也特別願意在一起暢談電影。經常性的,每個月都會有那麼一兩回,主要是圍繞創作,而不僅僅是生意。我們四個人也都很願意、有興趣坐在一起談這些東西。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出現過什麼分歧。在項目的決策上,我們的判斷都比較類似。比如在預算上分歧就不大,我比較能站在對方立場上着想,會給公司留出贏利的空間。在用演員上也幾乎沒什麼分歧,男女主角我們會根據需要在所有華語演員裏選,剩下的配角我也理解中軍中磊希望儘量用華誼自己的演員這方面我們也沒有太大矛盾。唯一可能產生矛盾的是廣告植入部分,有時候中軍會更強調公司利益,我作為導演會覺得這個東西不能太過分,但哪怕有分歧也是可以溝通的。我可以把我的道理説給他聽,絕大部分時間他是接受的,而涉及到非常重要的客户,他也會跟我談的比較透,希望我從公司股東的角度去想公司的大局利益。總之即使有一些分歧,雙方可以讓步和妥協,讓這件事情既滿足公司需要,也滿足創作人員對作品完整性的要求。

王中磊:賺錢,相當不錯,有一個很好的回報率,我覺得即便是現在這麼蓬勃的電影、電視劇市場,它也仍然是回報率非常高的項目。陳國富:哥倫比亞想做一個項目,華誼就參與投資,然後取得大陸的發行權,這就是最早的模式,其實很單純。

三,開拓類型  對話陳國富:幫華誼做減法的“軍師”

我剛開始來內地拍電影的時候,電影好像都是一種特許行業。所以華誼可能代表了這十來年,中國電影產業化萌芽的一個標誌,應該説,華誼的成長代表了中國影視娛樂業這十多年來的發展。

——陳國富

業內談到台灣導演陳國富,有個很有趣的説法:一塊磚頭扔下砸着十個觀眾,一個可能聽説過陳國富,五個可能看過陳國富導演的電影《徵婚啟事》、《雙瞳》,而百分之百都看過他監製的電影《天下無賊》、《功夫之王》、《集結號》、《非誠勿擾》……

在很多人眼裏,陳國富是個有着傳奇經歷的鬼才。他從未受過任何系統的電影教育,卻歪打正着闖入台灣電影圈,後來加盟哥倫比亞公司做電影監製。2001年他執導的《雙瞳》成為繼《卧虎藏龍》之後好萊塢資金再度進入台灣的一次合作典範。

數年後,陳國富離開哥倫比亞公司,2002年加盟華誼,搖身成為電影總監製,《可可西里》、《天下無賊》、《心中有鬼》、《集結號》等,陳國富都是以監製的身份出現,在當年填補了中國電影行業監製環節的空白。

曾經有媒體總結華誼在創業板上市的功臣,認定除了馮小剛之外,陳國富更是華誼維持電影高品質的保障,據説他為華誼創造的票房累計起來已將近10億元人民幣。

接觸:華誼是放低姿態在做事

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對於陳國富的最深刻印象始於他拍攝的那部《雙瞳》。當時華誼與哥倫比亞公司已經開始合作,邀請王中磊參加看片會。回想起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感受,王中磊説是“不寒而慄”。影片放映了三個多小時,其中既有精彩的劇情,也充斥着莫名的冰冷,人物刻畫是當時國產電影相當稀少的方式,非常豐滿和立體。電影結束,燈亮了,觀眾鼓掌,這時坐在角落裏的陳國富站起來,衝着大家招一招手。這是王中磊對陳國富的第一印象。

其實後來回憶起來,王中磊可能很早以前就見過陳國富。每一次華誼來參加哥倫比亞公司的會議,作為顧問的陳國富可能都戴一副眼鏡坐在角落裏,一言不發。後來一起合作時間長了,王中磊才明白原來陳國富是“回到家裏才發言的人”——他在會議上側耳傾聽,散會後給團隊最專業最有建設性的意見。

在《雙瞳》的討論會上,陳國富終於有了一次完整的導演闡述。針對各個發行方提出的意見,他都回答的慢條斯理,但是每一句話都非常有力。“我見過很多導演在別人討論自己作品時,處於一種極度排斥的狀態,好像在面前安置一個透明防彈玻璃,但陳國富的面前什麼都沒有,他是用自己的氣場去面對一切。”王中磊回憶説。

對陳國富的極度認可也許是促成雙方合作的因素之一,但從另一個方面講,真正令合作達成的,也源於華誼當時的發展規劃。當時的華誼在電影領域初具規模,決定要繼續強大電影部門。“強大”裏包括三個部分:一是要做既有電影語言又有商業語言的電影。另外一個就是複製馮小剛,或者説可以拍馮小剛之外的有力量的華誼電影。第三就是國際化。

當時參與討論的還有馮小剛,他立刻説:“我推薦陳國富。”此前因為《天下無賊》和《大腕》與哥倫比亞公司合作,在具體工作中真正與馮小剛對接的正是陳國富。馮小剛對陳國富評價很高,前陣子在接受採訪時他提到,“陳國富對商業片的操作和規律非常熟悉,並且非常尊重,這真難得。他的能力彌補了我和中軍、中磊的不足。”

跟當年的馮小剛一樣,華誼開出了總經理都拿不到的豐厚條件,請陳國富來坐鎮。如果要加盟華誼,陳國富事實上需要放棄的不僅僅是以往的工作。他需要定居內地,成為一個北京人,開展新的生活圈子。王中磊後來已經想不起是怎樣説服了陳國富,他覺得陳國富來華誼之前一定帶着諸多問號,他至今還覺得有些“沾沾自喜”的,是陳國富之所以決定加盟,也許有個原因是對王中磊電影理念的高度認同——“我對電影有很多付出,我覺得這也是我們能夠一直合作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本站娛樂:與華誼的首次合作是十年前的《大腕》嗎?當時怎麼促成的?

陳國富:有一個劇本,我們想在內地尋找一位能拍喜劇的導演,當時何平導演就説,這個蠻適合馮小剛。不過馮小剛覺得題材他不是很感興趣,緊跟着在聊天的過程當中,他就提到了《大腕》,我説這個倒是不錯,點子聽起來可以,合作就這樣開始了。

本站娛樂:當時華誼和哥倫比亞具體的合作模式是什麼?

陳國富:哥倫比亞想做一個項目,華誼就參與投資,然後取得大陸的發行權,這就是最早的模式,其實很單純。

本站娛樂:這種合作模式對華誼建立海外的業務,是不是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陳國富:對海外市場好像沒有什麼幫助,但是我覺得那個過程對華誼的成長還是蠻重要的,因為它通過跟好萊塢大片合作,可以吸取很多經驗,比如一個大公司是怎麼操作一個題材、一個項目的,這些東西,我覺得累積下來會吸收到很多。

本站娛樂:首次合作的時候,對王中軍、王中磊兩位老闆是什麼印象?

陳國富:完全沒印象。我當時代表的電影公司經驗很豐富,業務面非常廣,而且在產業鏈條裏,它從發行到最後的營銷,幾乎是一站式經營。而我一開始聽到的華誼,好像是做廣告的。但是這個並不是華誼的問題,當時的中國就沒有叫做影視業的東西,我們剛開始來內地拍電影的時候,電影好像都是一種特許行業,總要跟國家資源串在一起才能開拍,所以華誼可能代表了這十來年,中國電影產業化萌芽的一個標誌,應該説,華誼的成長代表了中國影視娛樂業這十多年來的發展。

本站娛樂:2004年左右華誼和哥倫比亞合作的《功夫》、《可可西里》,成績都不錯,但是後來為什麼兩家沒有繼續合作下去?

陳國富:原因可能有兩種,一是好萊塢一直想要進華語市場,但是它那個進來是有一點彆彆扭扭的,因為它畢竟還是老外,如果在這邊開一家全中國人的公司,是很沒安全感的,因為不知道你們在説什麼在想什麼,你們這些做法到底對不對。但是開一家全老外的公司也不對勁,因為老外不能真正理解中國觀眾的想法。所以他們採取一半一半的方式,其實蠻要命的。打個比方,一腳踏進來,然後隨時想抽腿,但是你的褲子又弄濕了,所以很尷尬,那到底是換褲子還是就這樣下去呢?他們老在這種情緒裏面徘徊不定,今天很多好萊塢公司還是陷在這種困境裏。

另外一個原因,過去中國電影需要老外,是因為我們希望有海外市場,但是老外沒有做到,它所有的發行機制都是在發行好萊塢大片,你交給它一部大陸類型片,好萊塢的片商不太知道拿這個東西怎麼辦,所以一直陷入一種矛盾。

本站娛樂:那是怎麼樣一個機緣,又到華誼做總監製?

陳國富:有一天王中磊問我,可不可以合作。我覺得華誼比較有意思的地方,他是放低姿態在做事。我需要的並不是一個老闆來跟你講,説我有錢。他不是這樣,他給我感覺就是,我們想做的更好,但是我們不懂,或者懂的不夠,如果你懂的更多,可不可以把你知道的東西提供,然後我們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我需要這種態度。

本站娛樂:那華誼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陳國富:我覺得是誠意。華誼兩位負責人最可愛的地方在於,他們會跟你講,他其實不太懂,他會問你一些基本的問題,問的非常平和。我覺得這種感覺反而會讓我有安全感,因為他不裝。

磨合:為華誼最賺錢的導演支招

一個是堪稱幕後推手的藝術總監,一個是華誼最賺錢的導演,陳國富加盟華誼之後,與馮小剛的合作也正式拉開序幕,兩位大腕之間的關係變得很有趣——陳國富最初加入華誼,源於馮小剛的推薦,馮小剛近年來大部分作品也都由陳國富監製,而陳國富執導《風聲》時,監製的角色則變成了馮小剛。

陳國富曾將他在馮小剛電影中所起的作用,用一個談戀愛的比喻來形容:“比如他最近談戀愛,跟我講對象如何如何,並且他多瘋狂。我聽後感覺替他高興,甚至有點興奮,我不見得能體會為什麼他那麼着迷,但我可以用我的經驗給他支點招。”

無論是《天下無賊》、《集結號》還是《非誠勿擾》,陳國富為馮小剛的多部影片支招。馮小剛對陳國富也有很高評價,覺得他是會對劇本真正提出很具體意見的人,而不是像一些監製喜歡批覆“主題有點弱,衝突不夠尖鋭”之類的空話。“在剪輯時,我們會通很多Email,導演捨不得剪,監製就代勞,他知道我心疼哪兒,也知道發行方重視哪兒。”馮小剛説。

隨後的一部《風聲》,意外地讓兩個人的位置來了個大轉變,陳國富成了被監製的一方。倆人就劇本和角色進行了多次研究,剪輯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意見。陳國富加入華誼自然成為電影高品質的幕後保障,而馮小剛則將其的作用與影響提升至內地電影的高度,他認為內地電影真正的監製制度,是從陳國富開始。

本站娛樂:馮小剛的《天下無賊》,是他對類型片的一個新嘗試,你作為監製,在當時的作用是什麼?

陳國富:《天下無賊》原著故事因為是一個完全以賊為主軸的故事,所以馮小剛在拍攝前遇到阻力。我建議他先放一下,説不定哪天就讓拍了,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接觸。後來他拍完《大腕》和《手機》,問我覺得應該再拍什麼,我説你不是有《天下無賊》嗎?就應該拍那個。我起的作用就是這樣。

然後就開始張羅,給他找編劇。其實《天下無賊》是我呆在拍戲現場時間最長的一次,開機的整個禮拜,我都是在甘肅和他一起,後來在北京拍火車內景,我也去了好幾次,所以應該説在與馮小剛的合作中,這部戲我投入比較多。

本站娛樂:那做馮小剛作品的監製,和做其他導演的監製有什麼不同?

陳國富:幫他當監製特別輕鬆,我覺得很多事情,他都能自己搞定。稍微比較彆扭的是,他興奮的東西跟我興奮的東西有點不一樣,他常常對我展示,他那樣是能行的,所以我必須更深入去了解他。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因為每個人對電影的欣賞跟實踐都是有侷限的,因為馮小剛,我有機會去接觸到完全另外一種路子,而且可以近距離的去驗證。比如説我以前會説,你那個太濫情了,但是後來我發現,他不是故意濫情,他本身就容易動情,所以他只是在表現那些會讓他動情的東西,然後我學習到,原來有這麼多人,是跟他一樣的。

影響力:產品取捨VS團隊建設

很多電影公司談及華誼,都會説一句話:“其實我們差一個陳國富。”這位電影總監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作為華誼電影的監製,陳國富幫導演控制局面,幫投資人把控方向。很多人認為華誼能出品諸多高質量影片併成功上市,陳國富堪稱幕後推手。

對於陳國富在華誼電影中的影響力和作用力,華誼總裁王中磊毫不諱言“非常重要”。他將陳國富加盟後的意義歸結為兩點,一是產品定位取捨,二是建立團隊。

“嚴格意義上説,他是幫我做減法的一個人,現在華誼除了原創的電影之外,每年聚集到我的辦公室的劇本至少在150個以上,這是很大的工作量,同時也是非常專業的,誰來幫我做減法,在這一點上國富是最重要的。”王中磊在與本站娛樂的對話中説。

除此之外,華誼團隊的建立也與陳國富密不可分。王中磊回憶在陳國富剛來的時候,只是單純做電影監製,但到最後陳國富完全是在超範圍的幫王中磊做事,從華誼電影的整個流程、團隊建設到人員培訓,事無鉅細都在做。王中磊認為這一兩年來,華誼團隊能達到及格標準,其中離不開陳國富的梳理。

至於陳國富親自擔綱導演,聯合高羣書一起拍攝的電影《風聲》,不僅收穫超過2億的票房,還同時開拓了華語電影另一種全新的類型。王中磊在談到籌備《風聲》的過程時,認為這部電影的格局夠大,當時沒能尋得合適的導演,他半開玩笑地對陳國富説:“要不,你自己來一次?”他希望陳國富在華誼不斷嘗試類型片改革的步伐當中,不再只是做幕後英雄,而是更深入一步。後來,陳國富找來了曾拍《千鈞一髮》的導演高羣書,聯合做了這部電影,從而開拓了華語影片新的類型。

王中磊説,自《雞犬不寧》、《心中有鬼》之後,他們一直在探求不同的類型,甚至希望影片的格局更大一些。此後的《風聲》、《集結號》、《唐山大地震》,包括即將上映的狄仁傑,風格都自成一體,並且每每引領中國電影市場新的潮流。

在這其中,陳國富的智慧和眼光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他自己卻從不認為自己像馮小剛一樣,是華誼的一大王牌。他説這就像釀酒,不見得這些葡萄都是自己種的,但是,他知道什麼時候去採摘,用什麼樣的橡木桶,要釀多久。

本站娛樂:在這幾年,華誼也做了不少除了馮小剛之外的小片子,您怎麼看中小成本投資的市場?

陳國富:我真正參與的是《李米的猜想》,它從不是一個商業算計,因為我一開始就認為它不是一個掙錢的東西,但是應該拍。不是所有你認為應該拍攝的電影,都要從盈利去考慮,也會碰到有一些可能不盈利,甚至會賠錢,但是我的責任是什麼?是坦誠的告訴投資人,這個片子可能會賠錢,但是我認為它應該拍,你們幹不幹?我覺得也要有一種這樣的情懷。

本站娛樂:現在華誼拍的片子,投資越來越大,怎麼做到商業上萬無一失?

陳國富:一定沒有萬無一失的,我覺得什麼片子都有可能會砸。我只能為我自己參與的項目去負責,如果那個項目我一開始覺得它行,是出於一種判斷,一種挑戰的心態,那接下來就是苦日子,你要證明是真的行。有時候壓力也挺大的,因為電影要弄砸是很容易,但是要弄成是蠻困難的。

王中磊:賺錢,相當不錯,有一個很好的回報率,我覺得即便是現在這麼蓬勃的電影、電視劇市場,它也仍然是回報率非常高的項目。陳國富:哥倫比亞想做一個項目,華誼就參與投資,然後取得大陸的發行權,這就是最早的模式,其實很單純。

四、《狄仁傑》 對話徐克:類型片從現在開始重新定義

從《集結號》、《唐山大地震》到現在,好在它(華誼)不是根據同一種題材為中心,它是開拓更多可能性。有一些人拍武俠片,就一直拍武俠片,這是很危險的。

——徐克

追溯:華誼類型片的前世今生

縱觀華誼兄弟近些年投資的幾部影片,會發現探索類型片的腳步越來越清晰。從最初的《風聲》,到最近的《唐山大地震》,以及即將於9月29日上映的《狄仁傑》,幾乎都是有中國特色類型片的典型嘗試。

過去對於類型片的理解,更多是來自國外的認知,用陳國富的話來講,是用好萊塢的標準去定義中國類型片。“《風聲》如果用好萊塢標準衡量,不算推理也非驚悚,更稱不上完全意義上的諜戰,但在中國電影市場卻完全可以歸納為一種獨特意義上專屬於華語片的類型。” 事實上,陳國富始終覺得華語電影有機會可以自己發展特色類型片,他監製的下一部戲《畫皮2》,就有可能會成為專屬於華語市場的魔幻類型。

不斷開拓新類型,並引領中國電影風潮,在這一點上,毫無疑問華誼做到了。華誼總裁王中磊就將馮小剛獨創的類型,統稱為“馮小剛電影”,而王中磊也斷定現在華誼的不少影片,完全可以在中國電影市場上標籤化,《風聲》和《狄仁傑》就是典型。

瓶頸:中國類型片發展舉步維艱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馮小剛電影算是一種“中國特色混搭類型片”,而《風聲》作為類型片來講,卻也因為無室外戲、推理懸疑諜戰風格交叉等諸多因素,被認為仍舊不算類型片典型。

對此,王中磊透露這是一種對於市場的妥協。“華誼雖然不斷進行類型片的改革,近年來也在做大踏步,但是綜合中國電影現狀來看,即使華誼這樣的資本依然是脆弱的,經不起太大失敗。”王中磊説。

在華誼看來,中國類型片的發展儘管已經經歷了一段時期,但仍然舉步維艱。比如體制方面仍有限制,對於電影內容的管理令大量的類型片無法拍攝;第二個原因幾乎與《風聲》的拍攝類似,商業市場仍不成熟,很多人願意選擇比較保守的方式。在王中磊看來,類型片需要一個完善的電影產業鏈去支撐,而目前的現狀,顯然並不符合這一點。

“華誼未來會從兩個方向去應對市場發展,進行類型片革命。其一,還會像以往一樣比較務實的去選擇題材,選擇恰當時間應該出現的產品來做,在觀眾對中國電影越來越有要求,卻又不滿足的時候,給他一個興奮。華誼十幾年以來,幾乎沒有拍過真正的武俠電影和動作電影,我覺得還需要一個高峯,一個新的時機,因為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從《卧虎藏龍》之後不斷的複製,而現在成功的幾部,其實又是原香港風格在復古,可能需要一個新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這是我們想做的方向。”王中磊説,在另一方面,華誼也會將網絡與娛樂影視的合作更深入化,“網絡可以給娛樂提供的東西太多了,如果像當年那些網站的老闆,憑着原始的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和信心,去製造一些東西出來,那股力量如果再回來,我覺得可能就有新的機會。”

新生:《狄仁傑》擁有接近好萊塢的電影格局

十年之前,有個外國人對陳國富説,中國有一個狄仁傑,你聽沒聽過?陳國富才知道原來這個中國古代神探的形象,早已經通過文學作品被海外所熟知。他開始回去翻小説古籍,最初看的是《狄公案》,有點失望,因為狄仁傑的形象並不是想象中的樣子,不過這倒激發了陳國富深入瞭解狄仁傑的慾望——他要重新塑造一個想象中的狄仁傑形象。

十年之後,《狄仁傑》劇本出爐。華誼集結了王中磊、徐克、洪金寶三大幕後推手,劉德華、李冰冰、劉嘉玲、鄧超和梁家輝超豪華陣容,陳國富仍是電影總監製,終於將狄仁傑這一中國古代神探的形象推出大銀幕。

即將於9月29日上映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是地地道道的徐克作品,在威尼斯進行首映時,觀眾無不為劇中人物獨特的造型、華麗的動作場面以及奇妙的場景設計而折服,除了“徐克歸來”的普遍評價,還有許多人認為,這部電影堪稱完全借鑑好萊塢標準的類型片,它似乎是標誌着華誼類型片改革的進程,終於到了一個相對成熟或者開始完善的階段。

在《狄仁傑》的宣傳資料中透露:“十年打造一個劇本,兩年製作,華語影壇三大教父聯手,耗資1.3億。”“華誼2010華語大片革命”的地位已經呼之欲出。

導演徐克和監製陳國富也很認同,他們覺得華誼的類型片到了《狄仁傑》的階段,題材的空間更為廣泛,“雖然在國內可能還屬於一個比較革命性的、實驗性的作品,但是它對整個電影市場來説,挺接近好萊塢式的電影格局。”陳國富説。

製片人王中磊也為《狄仁傑》賦予了更多的意義:“《狄仁傑》給到了一個古裝片拍攝的全新視角,其實觀眾可以通過一個電影,看到很多類型電影的綜合體”。

解讀:《狄仁傑》的五大關鍵詞

①狄仁傑VS知識分子

布巾、素衣,是徐克從以往的肖像畫、古代作品中能獲知的狄仁傑形象,但一旦放到大銀幕上卻不夠鮮明。於是徐克為狄仁傑設計了很長的帽子、唐朝當時流行的帶有勾型的鬍子,甚至找來劉德華扮演,試圖令其偶像化,留給觀眾更深刻的印象。

事實上,在徐克和陳國富的眼裏,他們塑造出的狄仁傑本該就是英挺瀟灑,再帶點兒幽默。“他幫武則天治國,又在大理寺做刑法官,所以本身是一個很有分析力,也是很有智慧的知識分子,加上他是清官,所以無形中我們很自然的就把他變成一個偶像化的人物。”陳國富説。

扮演狄仁傑的是劉德華,此前很多人對於這樣的角色安排有不解,但徐克卻力挺華仔。他認為劉德華看上去很有想法,也有正義感。“他很像我心目中的狄仁傑。”劉德華扮演的狄仁傑被徐克安排成武功高手,這一點徐克認為對於塑造人物很重要,“狄仁傑單獨出去查案,就一定要有能夠發揮能力的武功。”

②唐朝VS武則天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用來形容片中劉嘉玲扮演的武則天可謂貼切,除了服飾造型極盡奢華,刻意化粧成塊狀的眉毛也令武則天形象不怒自威。

徐克對武則天有頗多讚賞,為了突出她的歷史地位,徐克研究大量的唐朝歷史背景,參考敦煌壁畫中古代女子的粧容,最終設計出武則天的造型。造型指導餘家安刻意讓劉嘉玲的髮型高聳,一套造型會有多層服裝搭配,劉嘉玲也特意漂白了眉毛畫成塊狀。據説這種造型還從時裝T台上的化粧技巧獲得過靈感,用劇組的話來講是既“潮”又“威”。

對於整個唐朝的背景設計,徐克也很重視,他曾手書“中國唐朝是個盛大迷人的朝代”發給媒體。在他看來,唐朝是浪漫之都,“開放,浪漫,有一些跟其他朝代不一樣的價值觀點。有武則天,有狄仁傑,國際性的文化交流氣氛相當不同。”陳國富舉例子説,唐朝時進入中國的外國學生能佔到8%,這是很高度的人口比例;衣服上會有皮帶,人們也會戴皮帽,這跟唐朝本身受到國際化影響有很大關係。

所以在《狄仁傑》裏,徐克和陳國富將他們理解的唐朝世界用電影語言製造出來,比如有外國人出現,都市裏十分繁榮等等。另外徐克還透露説,最初剪輯之前的《狄仁傑》是有一些重要歷史背景描寫,比如有作詩、喝酒、行酒令的場景,有對於大理寺背景描繪,只不過因為種種考慮最後還是拿掉了。

③武功VS特效

《狄仁傑》觀片全程,最令人興奮的當屬影片展現的豐富想象力,尤其是打鬥和場景上的創意層出不窮。華麗的動作畫面和特效應用,隱約能瞥見徐克以往的風格,也被國外的觀眾評價為“充滿東方美學”,比如發生在太極觀內的神鹿戰人等。

通天浮屠和地下鬼市成為被觀眾最為津津樂道的場景,視覺效果極其震撼。徐克透露説這兩大場景事實上也最難實現,從無到有打造“360度”的通天浮屠,劇組整整用了10個月。而且眾所周知,徐克對電影特效的要求一向高,華誼兄弟也全力配合追加2000萬的投資專門用來做特效,最終達到了徐克要求的“每30秒一個特效鏡頭”效果。

④鬼市

“影史經典片段”的美譽給了一場約十分鐘的“鬼市追逐”戲。在片中,“鬼市”是各路牛鬼蛇神躲避人世、黑市交易的地方,場景設在地下水道,狄仁傑為了尋找案件線索來到鬼市,卻遭遇埋伏。於是一場精彩的打鬥開始,無論是拉動金線操縱人偶戰鬥,還是以圓木作武器攻擊乘船逃生的人,想象力都令人歎服。徐克透露,“鬼市”是劇組歷盡千辛尋找了到一處溶洞,進行精心搭建並用整整2000噸的水灌注而成。

⑤被監製

徐克除了導演身份之外同樣是著名的監製,《英雄本色》就是他的監製作品之一。而《狄仁傑》拍攝時陳國富是監製,兩位電影界大腕的合作也實屬難得。

陳國富在回憶徐克最初找他合作的時候,覺得很驚訝,因為一直以來徐克都是導演、監製合為一體,如今轉為“被監製”,連陳國富都不清楚對於徐克電影來説,他能發揮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拍攝過程裏,陳國富很少去現場,在他看來實際製作方面的經驗徐克要豐富的多,但這其中兩人的溝通、討論次數相當之多。比如在劇本方面兩人幾乎經過了兩三年的討論最後才敲定,因為徐克會不斷有新想法萌生,也是逐漸磨合的過程。也會有意見衝突、相互尋求統一點的時候,比如李冰冰飾演的上官靜兒勾引狄仁傑的場景,在劇本里面只是三言兩語,但徐克將它放大成非常複雜的一場戲。甚至在影片拍攝完成後陳國富會發現,許多小細節部分都會打上徐克的標記。

“跟他討論的時候我會鍥而不捨,但凡我有不理解的地方一定會跟他討論到最透徹,有時可以放手讓他去做。彼此間有時候會有一些微妙的相互作用。”陳國富這麼形容監製徐克電影的過程,而在徐克看來,自己的影片“被監製”同樣是很好的經驗,他希望與陳國富一起,塑造出一個有趣的、符合彼此理想形象的狄仁傑。

本站娛樂:您對狄仁傑的形象是如何定位的?

徐克:我的印象裏狄仁傑是比較幽默的,他對一件事情的瞭解比別人要多,所以這一點上,狄仁傑會有比較逍遙的性格。但是他不是那麼計較事情,也不是正常人的價值觀。一個聰明的人,他一定要想到必要的時候做及時的自我保護,所以我就跟陳國富講,我印象裏的狄仁傑是記性很好的,他也有一些缺點,會在故事裏面呈現出來。他很正直,他依照常規做事。

本站娛樂:其實越説,我越覺得狄仁傑像您自己。

徐克:應該這樣説,因為狄仁傑是一個歷史人物,是武則天的宰相,而且是名臣,是清官,人們對他有期望。所以狄仁傑應該接近完美。

本站娛樂:狄仁傑是在唐朝,那影片一定要有一個歷史背景,這方面怎麼考慮的?

徐克:唐朝的服飾、風俗、社會觀點、價值觀、男女地位、以及詩詞的氛圍跟其他的朝代不一樣,所以當時我覺得,如果要説唐朝故事,它一定包含這些東西。但是因為狄仁傑是以辦案的故事為主,所以其他周邊的一些就淡化了。不過還是帶有朝代感覺的,比如其中一個特點,就是當時唐朝貿易、文化交流非常繁忙,我想做到國際大都會的感覺,所以電影裏面把意大利的人放進來了。

本站娛樂:你怎麼看待電影裏武則天的形象?和歷史不一樣。

徐克:武則天很富爭議性。她在歷史上能夠成為經典,是史無前例的,她總有缺點和強項,所以應該賦予這個人物立體的形象。我在自己的想象裏,抽出一個片面出來描繪武則天,要讓大家記住這個人的樣子。我知道確實很少有人會用《狄仁傑》裏武則天的這個造型,但我確實覺得應該依照唐朝當時的情景來做這個東西,然後大膽去嘗試。

本站娛樂:在《狄仁傑》裏面,對懸疑的概念做了哪些嘗試?

徐克:作為一個出名的偵探,如果沒有吸引人的奇異的案件就沒法顯得他們很神,很有偵探能力。我覺得《狄仁傑》裏面,不能只是狄仁傑一個人,裏面還有好多普通人分析力很強,而在這麼多人裏,狄仁傑比他們都高,這樣的話,也許把他變成跟別的名探不同的形象……所以就是説我們給狄仁傑一個很讓人匪夷所思,怪理怪神的事件。

本站娛樂:這次在《狄仁傑》特技效果方面,有沒有做一些新的嘗試?

徐克:今天的故事裏面必須要有科學依據,科學依據跟武俠的手段,某種程度是有矛盾的,一個人能跳多高,不能説無限制跳高,所以基本上還是得合適,我們在拍攝過程裏面在這個尺度上要不斷平衡,讓它合理。換句話説,在打鬥裏,有些很神話的東西出現,能不能有一個比較科學的解釋方式。那《狄仁傑》是一個破案的故事,破案的時候就要有邏輯跟依據,一定要有可以解釋的科學根據,所以必須有一個基礎來設計這個東西,而不能夠完全天馬行空的。

本站娛樂:狄仁傑使用的兵器叫亢龍鐗,這個兵器的設計是什麼意圖?

徐克:這個鐗沒有刺,沒有尖,只能去撞去砍,不鋒利,我覺得它很符合狄仁傑的性格,因為狄仁傑去制止一個事情,不會指望去把對方殺掉,只是制止就好,所以我設計讓狄仁傑把對方的兵器打斷,把兵器廢掉。

另外亢龍鐗是皇帝給他的,表明當時高宗對他的尊重,也表明一種政治的開放態度,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他反對武則天參政的原因,狄仁傑作為一個觀點比較正義的人,這也能體現他的歷史背景。

本站娛樂:您怎麼看待陳國富呢?他這次做您電影的監製。

徐克:我認識陳國富很久,我們常常會喝茶聊天。我覺得他是一個分析力很強的人,對電影的類型,對劇情方面的結構,力度方面的元素來講,他比較細微,而且很有觀點。這次我們合作很舒服,因為他會把這些東西都給你。除了劇本,後期他也幫了很大忙,配音方面都是他在做,包括剪輯方面的意見,他做了很多工作。

本站娛樂:怎麼看華語片市場迅速的發展?

徐克:目前人才是不夠的,幕前幕後還有編劇都不夠,這樣製作的素質會降低。第二點就是,因為整個市場要繁榮起來,每個人價值都提高了,變成製作費越來越高。然後就是可能因為片子多了,有些發行方面受到影響。然後好的方面,當然是中國市場有更好的平台,有更多的空間讓我們去發展。這一點上,對我們中國的電影工作者是很有利的一個平台,可以培訓更多更優秀的人,來參與電影的製作。

本站娛樂:王中磊談到華誼一直在做類型片改革,您怎麼評價馮小剛電影?又是怎麼看待類型片的?

徐克:我對類型片都不是從太嚴肅的角度去看,因為我覺得現在類型片很雜,武俠電影有很濃厚的愛情,也可能有文藝的內涵,但你能説它是一個文藝片或者武俠片嗎?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類型電影從現在開始應該奠定一種新定義,到最後其實它不是這個時代的內涵,其實也在反省到我們現在對事情的感受,在正常的生活裏面需要多一點幻想的東西,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一點。

那華誼這麼多年來,從《集結號》、《唐山大地震》到現在,我覺得好在它不是根據同一種題材為中心,去搶佔市場,它是能開拓更多可能性。有一些人拍武俠片,就一直拍武俠片,這是很危險的。全面性發展無窮的市場潛力,而從潛力中研發出更遠的空間,更大的市場,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我希望華誼能夠延續做下去,能夠把這個東西做的更徹底,做的更大。

王中磊:賺錢,相當不錯,有一個很好的回報率,我覺得即便是現在這麼蓬勃的電影、電視劇市場,它也仍然是回報率非常高的項目。陳國富:哥倫比亞想做一個項目,華誼就參與投資,然後取得大陸的發行權,這就是最早的模式,其實很單純。

下篇  產業佈局:打造娛樂界“通天帝國”

“華誼兄弟原本就是拍電影的,現在也做影片的發行商,同時還做演員經紀業務,去年又開始做院線建設。”有業內人士提及華誼兄弟,認為其已經逐步完成了產業鏈的打造。

從1998年投資拍攝第一部影片至今,華誼兄弟旗下已經擁有電影製作、電視劇製作、音樂、經紀、影視營銷等不同子公司,如同若干齒輪,絲絲相扣,獨立運轉的同時又完美地咬合在一起。今年6月,華誼首次涉及院線建設,在重慶揭幕第一家華誼兄弟影院,宣告從內容製作到發行、再到終端放映的完整產業鏈佈局的最終完成。

有一組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累計48.4億元,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超越了2008年全年總和。多個電影大亨對於今年票房以及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趨勢給出樂觀估計。

中國電影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繁盛時期。如陳國富所言,華誼兄弟的發展正是中國影視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經過十幾年的不斷前行,其作為“全方位娛樂王國”的座標或許將分外清晰。

A 投資:眼光準,要務實,需謹慎

眾所周知,華誼兄弟涉足影視圈第一筆投資砸給了英達的電視劇《心理診所》,這部劇集隨後播出為華誼帶來400多萬的淨收入,獲利率超過90%。此後幾部電視劇,華誼都以合資人的身份參與拍攝,但都沒有引起太大反響。隨後,王中軍、王中磊結識馮小剛,為《沒完沒了》投資800萬,此後簽訂合約,所得的回報逐年走高,增強了華誼的綜合實力。

近兩年,很明顯華誼已經開始加快並加大電影的投資力度,《風聲》、《唐山大地震》、《狄仁傑》等都堪稱是大手筆。在華誼上市之後,王中軍也曾公開表示,上市所募集到的超過6億的資金,都將用於投資影視製作。

眼光準、務實謹慎,成為華誼選擇投資方向的兩個特點。馮小剛曾經評價華誼,認為王中軍理性而充滿智慧,面對眾多的電影題材他能準確判斷哪一個更有價值,當年拍攝《手機》,就是王中軍迅速拍板。另外,華誼選擇影視劇題材也相對務實和謹慎,尤其台灣導演陳國富加入作為電影總監製之後,更是幫助王中磊從每年150個題材中逐個取捨做減法。王中磊説,一般華誼會選擇在恰當的時候推出觀眾最需要的作品,比如武俠類型片華誼幾乎沒有投資拍攝過,就是因為他們看準了市場還需要新的時機。

B 製作:任何環節都能找到對口人

在本次與本站娛樂的對話中,徐克和陳國富都提到同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海報。徐克舉《狄仁傑》的例子説,影片的宣傳海報華誼會有專門的部門去負責設計製作,公司事先會有一整套的策略,換了是其他公司,很可能海報也要導演分心去顧到。“跟華誼合作,什麼環節都能找到對口人,很多事情會有人迴應你。”徐克説。

陳國富則從幾年前他初加入華誼的情景與現在相對比,當時電影海報需要他與王中磊親自監督設計,但這幾年他再也沒有管過這些事,因為公司分工已經非常專業化,所有部門各司其職,確保每個人將自己的才能用在最關鍵的地方。

縱觀每年華誼出品的影片,幾乎都會被業內人士認為很有品質保障,這其中自然有高層眼光獨到、投資實力強、馮小剛陳國富等精英人才經驗豐富能力出眾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華誼完善專業的團隊,以及嚴謹細緻的工作方式,可能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在經歷了與哥倫比亞公司的合作,初步瞭解海外電影操作流程之後,華誼又兼顧海外市場製作《夜宴》,果然不負眾望地幫華誼在海外樹立了口碑,也令華誼從中吸收了很多成功運作的模式。此外,華誼投資陸川影片《尋槍》,與路學長、陸川等青年導演建立合作關係,一系列中低成本作品脱穎而出。04年與英皇、寰亞、驕陽等香港電影公司的合作,令華誼成為繼中影之後港產合拍片又一重要接口。

除此之外,類型片變革一直貫穿華誼兄弟近年發展的始終,尤其自《夜宴》之後,華誼加大影片的投入,屢屢拍攝出大手筆製作,同時正如王中磊所言,華誼總是能摸準市場的脈絡,在最恰當的時機推出觀眾最需要的電影,常常會為其帶來高回報率。

C 發行:成績不俗,但目前只是發行部

2003年,華誼曾經與陝西西影攜手,成立電影發行公司,成立當年即發行三部影片:《卡拉是條狗》、《手機》、《天地英雄》,賺得1億票房,發片的市場佔有率為11%,佔國產影片的33%。

雖然發行成績不俗,但是相比保利博納等公司而言,華誼的發行工作在王中磊看來,仍不是一個真正發行公司的概念,而僅僅是作為華誼的一個部門而存在。“華誼其實本身自己的發行部很強大了,它的業績可能每一年都會佔到市場份額的20%,但是它更像是內部的一個部門,這也是我們現在一個比較固定時間之內的方案方針,不太會去改變。”王中磊説。但王中磊也認為,未來華誼兄弟電影公司一定是一個最大的發行公司,這是華誼發展中一個明確了的方向。“實際上電影發行公司不是大家想象的它是電影的一個分支,因為它的產業鏈完整之後,製作體系非常發達了,支撐這個製作體系的是它的發行體系。”王中磊説。

D 院線:放緩腳步,觀望兩三年後洗牌

“終端為王”顯然這已經成了許多電影公司的共識,於是作為產業鏈下游電影產品的銷售環節,影院建設開始大張旗鼓起來。

華誼兄弟同樣沒有放過這一良機,6月24日,華誼的首家影院——重慶百聯上海城影院開業,這不是一家簡單的影院,它標誌着華誼兄弟從電影製作、發行到放映的產業鏈的逐步完善。

按照王中磊的説法,華誼建設電影院不是簡單的打通電影產業鏈,而是有一種對電影的責任,積極建設影院是輔助國產電影的放映空間。“華誼上市之後,刺激了更多公司進行資本運作,刺激了公司內部重組,現在已然出現了若干大的電影公司,就像好萊塢一樣,這是趨勢,也是好事。”但很明顯,華誼十幾年來一直在逐步朝着多角色、多元化發展,向全產業鏈延伸,上下游通吃的趨向也越來越明顯,這也是目前國內諸多電影企業的共識。

按照王忠軍的計劃,未來5年內,華誼兄弟將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投資建設約15家高檔次、現代化的電影院,在重點市場還將投資建設公司的“旗艦型”影院。不過,從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現狀來看,院線本身的建設成本水漲船高,與前些年的情形完全不同,而電影的收益壓力又大多數只集中在票房這一條腿上,或許忙着進行院線建設和產業鏈擴張的電影企業,會逐步面臨回收成本困難、收益不高的窘狀。

王中磊透露華誼目前的策略是“放緩腳步”。在諸多業內公司搶佔院線陣地,爭先恐後建設大銀幕的時候,華誼“暫不參與惡性的攻城略寨”,王中磊説,很明顯目前投入到電影市場的熱線雖然數量驚人,但大多數都是非專業人士和非專業企業,事實上業內真正專業的企業,都在不約而同地實行策略式投資。王中磊預測,可能兩三年之後,院線建設市場就會有一次大洗牌。

“在對電影院的整個運營跟管理方面,華誼還是一個新手,我覺得放慢自己的腳步,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實建立自己最好的運營系統跟網絡,遠比突然多開了十家電影院要更重要。”王中磊透露。

E 上市:資本市場的又一出好戲

曾經在前幾年華誼成功進行幾輪融資,吸納了華友世紀、TOM、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的資金投入,就被業內人士認為其在資本市場有不俗表現。

09年10月,華誼兄弟再度出了一招妙棋,成功登陸創業板市場,成為內地首家上市的影視公司,也因此被稱為 “中國電影第一股”。當時有評論稱,華誼兄弟的上市具備特殊意義,不僅能令其逐步實現更加宏大的計劃,強化電影、電視劇和藝人經紀的三大業務,尋求多個領域的發展,從而打造全方位的娛樂王國,而且另一方面還拉開了影視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的序幕。

事實上對於華誼本身而言,上市為其募集到大量資金,應用到產業鏈的整合與完善中去。有數據顯示,在上市之後華誼的電影業務規模不斷加大,創始人王中軍曾公開表示,上市募集到的6億多資金,都將投入到電影的製作中,數量從以往的每年3部提高到每年6部,並且覆蓋全年四大黃金檔期。《風聲》就是華誼拿給大家的典型成績。電視劇業務規模將從此前的300集提高到600集以上,《蝸居》、《倚天屠龍記》同樣是典型。跑馬圈地式的藝人經紀業務也在不斷擴張,旗下知名藝人超過百名,難怪有人戲稱,在華誼最大的樂趣就是數星星。除此之外,華誼兄弟影院的建設也在上市之後開始實施,從製作發行到終端的完整產業鏈最終完成。

但同時,華誼上市之後也面臨着來自各方的質疑和擔憂。這主要集中在“馮小剛會不會出走華誼造成電影業務的失衡”、“明星經紀是否存在不穩定因素”、“終端控制能力弱,發行力量不強”等方面。事實上,這些問題華誼早有準備。王中軍曾在一次採訪中透露與馮小剛的新合約已經簽署,電影數量將促使合作持續到2018年,有可能馮小剛會從華誼幹到退休。另外,華誼也在不斷培養新導演,由陳國富和高羣書聯合執導的《風聲》能取得高票房證明這一點措施確實有效。藝人經紀方面,王中軍透露目前公司的藝人簽約時間往往固定5年以上,所以相對比較穩定。至於終端建設,華誼不僅要建設自己的影院,“不排除用收購等兼併方式”,據説還將建立“華誼主題公園”。

對比時代華納的發展路線,一樣是從影視劇創作開始,隨後業務範圍覆蓋至廣播、有線電視、出版、音樂等諸多領域。“我想打造一箇中國未來的時代華納。”自華誼成立初期王中軍為自己定下這個目標起,關於華誼未來的產業格局或許就已成竹在胸?(甕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ying/huayu/37zd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