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美範 >

電視 >內地劇 >

央視《中國文藝-貴州行》節目近期播出

央視《中國文藝-貴州行》節目近期播出

探尋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尋找來自心底的真誠感動。並加班製作了連續七期的“走、轉、改”特別節目《中國文藝―貴州行》在欄目中播出。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不同的民族形態各異、豐富多彩,僅在貴州省的不同區、縣,就藴藏着大量的“民間文藝富礦”有待挖掘與開採。

央視《中國文藝-貴州行》節目近期播出

本站娛樂訊 探尋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尋找來自心底的真誠感動。2012年3月到4月期間,中央電視台國際中文頻道《中國文藝》欄目組為響應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等五部門聯合部署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號召,發掘展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中國文化藝術,先後組織全體採、編、播成員分成5個小分隊,深入到貴州省東部的松桃縣、沿河縣、德江縣和黔東南的從江縣,以及位於貴州西部的大方縣採風;用鏡頭記錄下了苗族絕技絕藝、儺戲、岜沙文化,土家山歌、侗族大歌,以及大方彝族歌舞等這些根植於民間、亟待保護的少數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並加班製作了連續七期的“走、轉、改”特別節目《中國文藝―貴州行》在欄目中播出。

貴州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48個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與風俗習慣各異,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態民族博物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圈定為“人類需要保護的生態民族文化圈”之一。 經過歷時近兩個月的採訪與錄製工作,《中國文藝――貴州行》攝製組走近民間藝術的源頭,探尋中國文藝的精粹,尋訪那些曾經輝煌的印記,找回那些即將消失的藝術,用鏡頭記錄下了貴州多個少數民族難得一見的原生態精品藝術形式,許多散落在民間的中國文化藝術精品首次得以通過《中國文藝》的欄目與廣大觀眾見面,為傳承和保護貴州當地最具本土特色的原生態文化藝術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有意義的探索。

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不同的民族形態各異、豐富多彩,僅在貴州省的不同區、縣,就藴藏着大量的“民間文藝富礦”有待挖掘與開採。但是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各種現代文明的衝擊,很多寶貴的民間藝術資源正漸漸脱離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面臨着即將失傳的嚴峻考驗。而《中國文藝――貴州行》攝製組的努力正是對這種社會責任的一種自覺擔當,同時也對中共中央“走轉改”活動的一次自覺實踐。

藝術來源於生活。只有走到最基層,才能挖掘出最鮮活、最具生命力的藝術。《中國文藝――貴州行》前期拍攝共歷時50余天,行程達上萬公里。5個攝製組輾轉奔波於黔貴高原的山寨與村落之間,與當地的百姓和少數民族朋友同吃同住,克服了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艱苦、通訊設施不暢、感冒傷病困擾等許多困難,切身地體味到了偏遠山區人民的生活狀態,也找到原汁原味的中華藝術文明。拍攝期間,欄目組的編導和主持人還和許多當地的村民和民間藝術家成為了朋友,民間藝術的神祕與神奇令人驚歎,文化民俗的差異令人感慨,驚心動魄的民俗展示令人折服,當看到當地一些純真善良的孩子因為經濟狀況而影響到學習和練功時,編導組的成員們還紛紛解囊,為孩子們購買文具和表演的道具。

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的宣言中強調:“對民族歷史文化的瞭解可以幫助和促進各民族之間人們的相互瞭解與尊重,可以為創建更加和睦的人類社會,以及為維持世界和平提供強大的推動力,從而為全人類提供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通過本次“走、轉、改”活動,我們看到了這種理念產生的效應,也看見了傳統文化帶給人們的***、和睦與美好。

據悉,《中國文藝》欄目在推出6期日常播出版的同時,還將特別邀請了部分少數民族的民間藝人到北京的欄目組做客,錄製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週末版節目。這期節目不僅彙集了貴州民間藝術的精華,也講述了攝製組在拍攝行程中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特別節目預計在5月底製作完畢並播出,敬請關注。

標籤: 央視 文藝 貴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meifan.com/dianshi/neidi/ngkpgy.html